而且她主要的歌迷受眾都是年紀正值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這個群體也恰恰是當今日本社會的骨干力量,即使是上班族也都是管理職位,話語權不容忽視。
所以事實上,唱片大賞能夠一直把鄧麗君拒之于門外只是理論上的。
反而唱片大賞評委會要為堅持“日本正確”,保持不讓外國藝人入圍,需要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
雖然1984年,1985年,日本唱片大賞都沒有給鄧麗君入圍提名,對她采取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做法,但這種態度卻在今年遭到了反噬,一下子引起了日本歌迷和觀眾們的巨大情緒反彈。
日本民眾開始強烈表達不滿,開始質疑唱片大賞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了,許多人都通過各大媒體發生表示,如果像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這么好的歌也不能入選的話,唱片大賞就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說句大實話,現在再不給鄧麗君入圍提名,唱片大賞的那些評委們竟然連理由也找不到了,恐怕在事后會受到大量暗中嘲笑,甚至可能嚴重影響到唱片大賞多年來的聲譽分豬肉也分得太過分了,竟然連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都拿不到獎,這是要把腦袋扎在沙子里當鴕鳥嘛
如果這種事真發生了,簡直像是扯掉了學院賞最后一塊遮羞布。
而在日本社會,當一個被人嚴重置疑公信力,特別是被文化界人士置疑了公信力的獎項,以后還能獲得多少人的支持呢
會不會成為獎項衰落的開始呢
這種情況下,唱片大賞的評委們可就為難了。
鄧麗君能夠真正憑借個人能力,讓一個能夠左右日本樂壇無數藝人事業前途的機構都不得不正視她的存在。
這很不科學,但她就是做到了。
于是這一年鄧麗君便因為民意廣泛支持敲開了唱片大賞的大門,成功獲選獲得入圍唱片大賞角逐獎項的提名,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她也必然不會看空手而歸。
礙于外界的壓力,為了挽回不良影響,唱片大賞是必然要給肉肉吃的,她怎么也能分到手一條豬尾巴。
而到時候,她唱片的銷量和名氣也都會在大賞結束后,迎來一兩個月的紅利期增長。
但問題是,這些獎勵和收獲也不是那么好拿的,這是一把雙刃劍。
因為唱片大賞這次發善心,完全是屬于被民意綁架的,并非心甘情愿,評委會又怎么可能沒有怨氣
所以明面上表示歡迎,但暗地里就有些不光彩的手段上演了,評委會的想法也很簡單。
就是抓你的錯處,拼命折騰你,無論是你言行和態度有過失,還是自己決定退出大賞的評選,那就不能怪到我們評委和大賞的頭上了。
所以鄧麗君自打接受唱片大賞的提名,受邀請來電視臺參加節目的彩排。
實際上就已經踏入了一個避無可避,躲又沒法躲的名利陷阱,她再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忍辱負重,堅持到大獎頒發的那天,才能全身而退。
否則不但一無所獲,很可能對于她的名譽還會有損害。
唱片大賞那些人是不會吝惜對她的敲打和攻訐的。
而這大概就是那些節目組的普通工作人員也敢忽視等級,對她吆三喝六的緣故。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