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著您是試我呢?師父?”寧衛民醒過味兒來,不由失笑。
“怎么?不能試?你是覺著自己能夠出師了?”
熟悉的感覺又來了,這才是寧衛民所認識的康術德。
“不不,能試能試。我哪兒能這么不知好歹啊,這足以證明您對我這個徒弟的關心。”
不過寧衛民天生的秉性,讓他一高興就喜歡逗兩句悶子。
本來話到這兒就完了,他還非要問問康術德。
“不過師父,那我這次的表現您給打多少分啊?”
“你呀……給你一百分吧。”
老爺子雖然遲疑了一下可居然最后給了個滿分,這讓原本嘴欠的寧衛民遠高于期望,連他自己不由詫異起來。
在他看來自己也就是習慣性的用話術拴了個活扣兒,想著得和師父商量商量再做決定,先穩住了兩個老師傅而已。
壓根算不得多大的本事怎么可能讓老爺子這么認可?
多少有點懷疑師父的話里有話。
“啊?這……這也太……高了點吧……您這是開我玩笑……”
不過老爺子可不是這么想的,康術德卻是自有一番道理。
“你不明白,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棚行是怎么從咱們京城消失的。很多人都認為京城的天棚是解放后消失的,是打移風易俗開始,講究新事新辦,就沒有這個行業的生存空間了。但其實也不全是,解放前就不多了。”
“1937年北平淪陷之后,日寇馬上就要求拆除所有的天棚,怕的是國軍飛機扔炸彈,天棚太容易著火了。后來光復,這行也沒緩過氣來。那是因為除了老百姓窮了啊,連紅白事也不敢大辦了。還是因為這種東西容易失火。”
“搭棚晚上就得掌燈,掌燈就容易出事。可你要知道,那時候的京城可不像現在,國家有消防部門,專管救火。京城有過水龍隊,看那基本都是商賈贊助的。日本人走的那時候百業凋零,商人也沒錢了,老百姓只能自求多福。三民黨的接收大員就更不可能管這個了,他們是來撈錢的,根本不在乎百姓死活。”
“所以就這一條,就是棚行的罩門所在啊。而你一眼就看出這搭棚最大的安全隱患,就這份眼力,就值得我好好夸夸你。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年輕人一般在這樣的特殊時候,那光顧著高興了,有腦子也變成沒腦子的了。你還能這么清醒,可見長進了。”
這話說完寧衛民才恍然大悟。
他沒想到自己憑著領先時代的見識,憑著替天壇公園籌劃公眾活動的經驗,居然誤打誤撞獲得了師父賞識,這就是信息方面的優勢了。
不過也正是因此,他也就不免因此越發感到蹊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