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億人民幣?”
霍延平驚得差點沒蹦起來。
這個數字太過震撼,都相當于一個首鋼的全年利潤了。
只靠種地,種這種特殊的大米,怎么可能?
所以他第一個反應就是寧衛民在吹牛。
“你可別跟我信口胡說啊,你這是要種大米,可不是種金子。怎么可能賣出這么多錢!何況你把這種胭脂米賣得這么貴,能買的起的人又有多少?這個世界百萬富翁可是少數里的少數,愿意花這么多錢的人嘗新鮮的人能有幾個?”
霍延平會提出這種質疑,寧衛民并不奇怪。
畢竟國內的環境和外部相差太大了。
而即使是霍延平在國外的時候,他們注意力的重點也放在外部世界的重大變動上。
尤其華夏又是那么羨慕西方發達的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工業水平和軍事實力。
現在上頭最大的目標就是盡快擺脫農業國的桎梏,期待早一天發展起自己的工業體系來,不用再事事求人,看別人臉色。
但也正因為注意力都放在發展工業和科技上了,對農業小分類里某些品種存在超額利潤視而不見,關注不到,再正常不過了。
“領導,您說的道理是沒錯的。可我還得提醒您,少和多的概念是相對的。尤其以我們國家的現狀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比起來,貧富差距之大,恐怕更是超乎您的想象。就說富翁吧,在我們國家,有一百萬財產的人都很少。但對于日本來說,一百萬人民幣也就是兩千萬日元而已,大多數大城市的家庭都能達到。甚至這些人都不能叫做富翁,因為現在東京的房產,一套普通公寓差不多就值這個數目。要按照這個標準的話,日本大城市的人幾乎人人都是富翁了。其實要按照人家自己的標準,日本的富人階層最低門檻是年收入一千萬日元。這個群體目前在日本大概在百分之七左右。也就是八百多萬人到一千萬人之間。”
“這么多人?”這個數字同樣讓霍延平不敢置信,“你確定你沒搞錯嗎?會不會太夸張了?”
然而寧衛民卻搖了搖頭,相當篤定的說,“這是日本當局今年年末公布的調查數據,日本nhk電視臺和五大民放,年末都有報道。特別是廣場協定之后,由于本幣升值和持續性的寬松貨幣政策,日本股市樓市瘋狂上漲,現在的日本人錢都多得花不完了。所以近年來他們才會不斷在世界各地買買買。而且據我了解,夏威夷和關島的酒店和房產,如今已經很多都被日本人買下來了。他們的富裕程度已經開始震驚西方了,因此這個數字我認為不會有太大水分。”
霍延平沉默了,他當然知道日本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
超英趕美的目標,共和國還沒做到,日本已經先一步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