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讓正在享受暴利快樂的炸雞大王的和牛肉面大王目瞪口呆,沒法活了。
不用說,這種原本就不應該出現,也不可能出現的咄咄怪事,幕后的操手就是隱形的京城首富寧衛民。
而這個突然出現,一下子就攪亂了京城快餐格局的“姜餅人”快餐店,就是他和他的“美國表哥”沈存幾乎策劃了將近一年的買賣。
只是之前總是因為各種意外,總是好事多磨,一拖再拖罷了。
而這次,才終于是水到渠成,修成正果,開門營業了。
至于為什么寧衛民會給快餐店取這么一個名字?
主要還是因為在西方文化中,姜餅人所代表的各種美好象征寓意,特別符合國人對于西方文化的特殊情結。
姜餅人可不僅僅只是一種圣誕食品,它更是一種不分國界,流傳甚廣,具有標志性的西方文化符號。
圍繞著姜餅人,有許多有意思的傳說故事。
比如說,對于圣誕節里做姜餅人的傳統,據說源自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某次突發奇想,命令點心師把姜餅造成賓客模樣。
但出于浪漫的情懷,很多人都相信姜餅人的流行來自于一對因為戰爭而分開的戀人,年老后擔心對方找不到自己,便在自己的村莊里出售對方模樣的姜餅人。
此外,圣誕姜餅人還有專屬于自己的傳統故事。
“theggerbreadan”出自格林童話,在整個西方世界,無論男女老少,人盡皆知。
這個故事講述的一只剛烤好的姜餅小人為了避免被吃的命運,從烤箱里逃出來,一路狂奔,躲過了老爺爺和老奶奶,豬,牛,馬,最后在過河時,被狡猾的狐貍欺騙還是被吃掉了。
而且在這個故事里,姜餅小人在逃亡過程中,一直都在唱一句話。
“run,run,asfastasyouyoutcatch,itheggerbreadan。”
所以“姜餅人”就有了特別的寓意,一直被用來形容那種單純又勇往直前的人。
就像另一首歌的歌詞“biggerthanggerbreadansvitality“想要表達的那樣,基本上,就等同于網絡時代我們所說的“比打不死的小強還具有生命力”的意思。
那么由此可知,通過姜餅人能夠展開的文化內容,是異常豐富的。
毋庸置疑,這么個小東西具有無可限量的文化延展性和相當寬泛的文化包容性。
無論是情人節,復活節,兒童節,萬圣節,圣誕節,還是新年,甚至是華夏傳統節日,今后都很方便來策劃主題活動。
而且由于姜餅人是大多西方國家都共通文化常識,并不不拘泥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
那么寧衛民也大可以從整個西方世界飲食中挑選適合預制菜的知名美食,用于為餐廳開發新品,毫不違和。
還有姜餅人可愛的形象已經相當成熟,本身就親和討喜,早就是西方家喻戶曉,孩子們最喜歡的童話形象。
那么以之作為一個品牌象征,無論哪兒的人,無論大人孩子,肯定都會喜歡。
這種必然的效果,根本就無需再論證。
甚至周邊產品都很好設計,如果有機會配合影視行業和動漫行業,完全有可能打造成一個知名ip。
所以聽了寧衛民的充分闡述之后,對于這個充滿了無限商業可能,后勁十足的名字,不但沈存欣然同意,點頭認可。
就是康術德和江念蕓也都紛紛贊許,認為再適當不過了。
畢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他們就沒想過一個快餐廳還有這樣的玩兒法。
哪怕他們也得承認,像過去吉士林,法國面包房,拮英番菜館什么的稱謂,放在如今顯然已經有點不合時宜了。
1988年1月30日,周六,這一天就是京城五家“姜餅人”隆重開業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