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都是個賺,無非是賺多賺少罷了。
尤其他們還天然背靠一個大客戶——皮爾卡頓公司呢,這就讓他們更沒有了后顧之憂。
實際上都沒用寧衛民幫忙,趙大慶自己跑到公關部跟老同事一商量,就先把五十秒的廣告以十萬的優惠價給賣出去了。
對方決定對趙大慶這個老同事支持一把,順便也給皮爾卡頓大廈和美尼姆斯餐廳打打廣告。
這還不算呢,對方還主動把一部分平面廣告的印刷業務,按成本價加了三成的利潤,外包給了趙大慶。
說是公司設計部最近太忙,這件事已經拖了很久了,求趙大慶也幫幫他的忙。
好嘛,那都是趙大慶干熟了的活兒,自然輕車熟路,不會出什么問題。
不得不說啊,裙帶關系有裙帶關系的好處。
相互知根知底,交情早就到位,辦事效率絕對高。
當然,話說回來了,趙大慶也不是只有這點價值,并非只能靠著過去在皮爾卡頓的底子,干點吃現成的外包活兒。
他個人在設計制作方面的能力和豐富的經驗,可是被寧衛民非常看中的。
所以寧衛民也煞費苦心地給他圈定了業務方面的主要突破方向,那就是戶外廣告。
八十年代,可謂是京城戶外廣告發展的高峰時段。
目前除了西單、王府井外,東單、建國門、公主墳、前門、重文門、鼓樓、西四、新街口等繁華路段,都已經擁有了巨幅的戶外廣告。
這些戶外廣告牌,大多都是由過去“運動”時期宣傳政治口號的廣告牌改造的,尤其公主墳一帶,那里曾經矗立過很多政治性標語。
截止到1988年,京城市內街道及廣場改建和新建的路牌廣告已經達一千多塊。
路牌廣告的面積合計達到兩萬三千平方米,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此外,京城的戶外廣告還向縱深發展,京城很快就出現了招牌廣告、燈箱廣告和旗幟廣告。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京城,三環以里,主要鬧市區的戶外廣告都被人給占據了,而且都是被國營的廣告公司給瓜分了。
寧衛民和趙大慶作為廣告行業的新手,他們合伙開辦的民營廣告公司,想要在京城傳統鬧市區的戶外廣告牌上分杯羹,時機已然錯過了,根本不用想。
不過沒關系啊,現在的三環路,雖然已經建成通車,但環路之外還大多荒僻。
在這條路上的機會還是有的是的,而且那都是未來最重要的機會。
寧衛民走之前,就在一份地圖上給趙大慶當面圈畫了重點地段,從三元橋到雙井路段都是第一選擇目標,大北窯更是重中之重。
而且他明確的告訴趙大慶,說這些地方圍繞使館區,靠近機場路,以后肯定外國人會越來越多,最終聚集在這里,變成新的商務區。
如果說自己交給趙大慶的現成廣告業務可以讓廣告公司不至于餓著的話。
那么這些戶外廣告的新業務才是他們廣告公司未來能賺大錢,在京城立住腳的關鍵。
只要趙大慶把這些個路段的戶外廣告資源盡可能拿下來,基本上未來十年那就是躺著掙錢的命。
拿下來越多,掙的就越多,用不了幾年就可以漲租金了。
那趙大慶還不跟打了雞血一樣的拼命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