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系雜志也因此被傳統業界認為是內容低俗的街頭讀物。
但創始人清水達夫卻對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對這些偏見不以為然。
他認為,當前大眾的思潮和生活方式才是推動日本社會前進的原動力,歌舞升平,燈紅酒綠的大眾文化才能代表日本現代社會,對《平凡》的偏見是日本知識分子的文化歧視。
事實也正如他所預料,任何反對意見都阻止不了民眾的需要,阻攔不住潮流雜志的成功。
到了六十年代,凡人社更名為平凡出版,已是坐擁三本百萬級別銷量的超大型出版企業。
像其瞄準了更年輕群體,主要以大學生為主的《平凡panch》雜志,就是這個時期推出的。
這本雜志受益于當時的人口結構,它推出時正逢日本第一波戰后嬰兒潮進入大學就讀。
相較于戰后初期20歲上下的節儉年輕人,這波嬰兒潮中出生的青年想參與日本新興的消費社會,而且在經濟上也負擔得起。
因此創刊號一炮而紅,賣出62萬本。
不到兩年,發行量就突破100萬本。
到1973年左右,平凡出版正式更名為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
這個時候,其最早創刊的《平凡》雜志,單期發行量達到151萬冊的高峰,是日本整個50~70年代名副其實的頭牌娛樂雜志。
而且作為當時日本潮流風向標,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的旗下許多雜志都有競爭對手的模仿產品。
像頭牌雜志《平凡》模仿刊有集英社的《明星》,后來推出的《平凡panch》有集英社的《週刊プレーボーイ》,《anan》有集英社《non-no》,《popeye》有講談社的《hotdog-press》……
可以說,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的雜志就是日本潮流雜志的領頭羊,甚至是亞洲潮流雜志所模仿的對象,幾乎每本雜志都有對應的模仿者。
于是隨著銷量攀升,《平凡》的編輯也成為了令人羨慕的職業。
出國取材,大筆預算,參加媒體放映會,采訪明星,住最好的酒店,出入最高級的餐廳,這一切正是那個經濟起飛時期日本年輕人最向往的生活。
哪怕到了八十年代的泡沫時期,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也依舊延續了這種成功,繼續引領著業內時尚潮流方向。
所以《平凡panch》的停刊,絕對不是因為這本雜志真的經營不下去了。
雖然也有銷量近年來逐漸下降,雜志發行量跌破五十萬銷售量的原因,但這本雜志距離虧本還遠著呢。
真正停刊主要原因還是在于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認為旗下雜志產品多有重疊,《平凡panch》在集團內部,發行成績已經退居旗下雜志產品的十名之后了。
對于集團來說,這就是雞肋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那倒不如干脆停刊,整合優質資源,然后全力在更優秀的雜志產品上發力。
而這就給寧衛民提供了難得的并購機會。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