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說吧,日本人是精也好,傻也罷,究竟是執拗,還是堅持,這到底是不是兩國文化的差異,或者應該歸結于日本的民族特性,都沒關系。
反正這些事情都足以說明日本人的企業并不是百貨公司,有錢就能買到想要的一切。
而且具體到《平凡panch》這本雜志的交易上,困難恐怕還要更多一點。
因為首先一個前提就是《平凡panch》的停刊并非是因為單純的財務問題。
哪怕每期的發行量已經從百萬退減到不足五十萬,也依然在盈利。
而且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還有那么多出色的雜志,頭牌雜志《平凡》的銷量都要突破三百萬了,其余發行量在百萬以上的雜志不下五份。
對這樣的出版集團想僅僅用金錢就搞定,那屬于癡人說夢。
人家不缺錢哪!
且不說需要開出如何的高價來,才會使其心動。
就說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只要不傻,也是寧可停刊也不愿意出售。
因為賣出去容易,可別忘了,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的競爭對手也不少。
日本的潮流雜志多不勝數,可市場規模是有限的啊。
日后《平凡panch》萬一落在別的出版集團手里,借助這本雜志現有的讀者群,反過來繼續投入資源狙擊自己其他雜志,又該怎么辦呢?
這不是羊入虎口,自己閑的給自己找事嘛。
其次,一般人想要見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的會長一面都很難。
當然,這倒不是因為對方的架子大,而是日本企業家都習慣嚴嚴實實的把自己“藏”起來,不愿意被陌生人輕易找到。
為什么?
就是因為日本企業家幾乎都是民營私企,身為企業家最怕的就是言多必失,這已經成了日本老板的共識。
大多數日本老板擔心,自己的一舉一動,會影響企業信譽和聲譽,所以反而盡量不與外客打交道,就連采訪自己都不接受。
尤其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本身就是媒體業的一員,對會長行蹤保密,與外界隔離的工作,就做的更到位。
那么如果見不到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能拍板的人,只從基層干部層層往上傳遞購買雜志的意愿,就這個流程,所浪費的時間也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