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基于以上幾點,其實寧衛民要想順利談成《平凡panch》這本雜志的轉讓,這個想法一點也不現實,就別說他還渴望盡快成交了。
何況經商講究做熟不做生。
以寧衛民毫無相關從業經驗的角度出發,即使買到手,會不會成為一個大坑還另說著呢。
就是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怕也會擔心他缺乏相應的經營能力,別再連累自己的雜志聲譽。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寧衛民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除了金錢他自認為可以拿出更吸引對方的合作條件。
尤其在東京這幾年他已經懂得了日本人的揍性,而且還有個經商的岳父給自己當參謀。
于是在想明白了自己要的是什么,能給的又是什么,這筆交易對自己來說到底風險多大,劃不劃算……等等這些問題之后。
在韓英明的幫助下,寧衛民很快就找到了完成這筆交易的可能性,并且毫不猶豫地付之于行動。
首先,寧衛民找到的切入點是住友銀行。
因為他發現,或許是因為經營風險,以及募投項目缺乏亮點的緣故。
現在的日本雜志出版集團,居然是整個日本少有的不能靠發債券解決融資需要,只能走銀行渠道融資的行業。
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就是嚴重依賴住友銀行的一員。
而寧衛民他自己偏偏又是住友銀行的大客戶,現在從住友貸款的額度都快兩千億日元了。
連吉茂部長的兒子吉茂冊都快靠他當上分行行長了,那他借助一下住友銀行的面子,要吉茂部長幫忙介紹一下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會長還會是什么難事嘛。
豈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嗎?
反過來,magazinehouse出版集團會長清水達夫對這樣的人情,也真的沒法拒絕。
畢竟是債主子的請求啊。
應該說,雙方見面還是比較客氣的。
不能開罪住友銀行的想法,不但讓清水達夫答應和寧衛民見上一面,而且當著吉茂部長的面,他還得耐心以禮相待,認真聽取寧衛民的請求才是。
不過,雖然姿態做足,是否真心想賣,最終會不會答應這筆交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好就好在寧衛民早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把該如何應答早就想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