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營收是一回事,利潤是一回事。
然而這還不是松本慶子名下產業的全部效益呢,如果再加上寧衛民為松本慶子買來的法國片庫所產生的票房分成,和交給電視臺播放授權費,合計的五億多円。
再算上今年金牛宮的音樂出版方面的收益三十幾億円。
還有松本事務所的藝人經紀分成十六億円左右。
歸于松本慶子名下的娛樂事業,目前能夠算出來的收益已經高達一百五十五億日元之多,轉換成美元合一億三千萬。
即使是刨去松本慶子從銀行貸款經營所需要付出的利息成本,預計全年的收益最終數字也能達到一億五千萬美元。
對于這個年代來說,初創三年,就能夠賺到這么多錢的影視公司和音樂公司,還真是鳳毛麟角。
即使是縱覽全球,松本慶子名下的幾家公司,應該也算是利潤驚人,不亞于那些知名制作公司優質資產了。
說白了,一個立足于影視和音樂行業的娛樂集團已經初具規模,雖然仍舊是處于蟄伏發育期內,但相信只要保持這樣的發展態勢,不久的未來,必定能發育成跨國性質的行業大鱷,在全球的娛樂市場都能分一杯羹。
當然了,寧衛民也清楚,要想最終達成這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途要走。
而且除了需要每一年都連續不斷的退出好作品之外,為了實現這一點,花費不菲的資金,提前積累資源也很重要。
這不僅僅是指要招攬出色的藝人和導演,網絡行業里優秀的技術人才,也意味著要收購各種經典影視作品和音樂作品的版權,甚至是文學和漫畫作品的版權。
像好萊塢每年拍攝的影視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脫胎于小說的劇本。
其中更不乏像《哈利波特》系列,和《指環王》系列這樣的大制作經典電影。
而取材于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以及日本人喜歡根據漫畫,甚至是根據電子游戲改編的影視作品,都是未來屢見不鮮的現象。
畢竟未來是網絡時代,也是大ip的年代,這些無形的文化資產,不但本身就能創造出驚人的經濟效益,而且也會是文藝作品搞再創作的資源。
像有些好萊塢公司在購買劇本方面,甚至每年都有營收百分之十左右的固定支出。
好萊塢的“七大”無不建立了專屬于自己的劇本庫,然后再把這部分費用,均攤在每一部電影的制作成本里。
甚至就連霧制片廠自己,本身也是建立在松本清張所有作品授權的基礎之上。
那么具有長遠眼光的寧衛民,自然就懂得提前下手,就像當初在法國購買片庫一樣,他也愿意花費一些金錢作為待見,盡可能幫助自己的老婆先在日本積攢一些含金量較高的文化資源。
比如說他盯上的首要目標,就是這一年,日本文壇最耀眼的明星,引發了文學熱潮的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自二十九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
1988年,其生涯的第五部作品《挪威的森林》上市即暢銷,讓其名聲鵲起,成為了真正名作家。
目前為止,在全日本銷量已經突破三百萬冊。
而且寧衛民還知道,這部作品還只是剛剛開始,未來《挪威的森林》還會從暢銷小說變成長銷小說,而且會相繼被各個國家改編成電影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