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昭和天皇,是古今歷代天皇中的最長壽者。
至1988年的12月25日,昭和天皇已經在位六十年整。
同時作為一個縱容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幕后黑手,他也以自己的長壽,以及成功逃脫了戰后清算的幸運,成功證明了這個世界“壞人未必就有惡報”的殘酷現實。
不過,這老小子這輩子的氣運也差不多到頭兒了。
實際上從1987年開始,老家伙就進入了茍延殘喘的階段。
他的健康出現了嚴重問題,雖然進行了多次手術,卻始終不見起色,
許多日本人就是從那時起開始意識到,昭和時代或許即將過去。
到了1988年的9月,由于昭和天皇的健康情況持續惡化,皇太子德仁開始代行國事,更多的日本國民通過這種變化,看清了一個時代即將終結的現實。
如今大家只不過在靜靜等待著某件注定要發生的事,順其自然的發生罷了,大部分人的心里都知道昭和天皇要“噶”了。
盡管如此,但有些諷刺的是,除了少數同樣上了年紀的死忠粉子,實際上還真沒有多少日本國民會為了昭和天皇命不久矣這件事而心痛。
蓋因此時的日本正值泡沫經濟的高光時刻,金錢和欲望才是日本社會的主旋律。
1988年日經指數已經突破了三萬點。
這個數字比黑色星期一下跌前的兩萬六千點,要高出了四千點之多。
東京股票市場總市值超過當年日本gdp387萬億日元達到477萬億日元。
而東京附近城市的地價在年底也出現近成倍的異常增長,帶動了原本已經有點滯漲的東京核心地價再度發力。
在寧衛民曾經住過的赤坂,現在一塊報紙大小的土地就能賣到三萬美元。
全國土地資產總額已經幾乎等于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倍半了。
這樣的情況下,日本企業融資規模也越來越大。
股票資本和土地資本讓許多企業的賬面財富暴增,無論是企業主業賺錢與否,財務報表的凈利潤一定是成倍增加的,這是普遍現象。
因此對日本全國來說,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似乎都有數不盡的財富掌握在手里,錢來的太容易了。
所以大年下的,人們只在乎怎么去消費享樂,誰還在乎昭和天皇的死活。
不,其實也不能完全這么說。
畢竟一旦昭和天皇真的病篤,日本民眾也就無法開展各種娛樂活動。
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昭和天皇的彌留狀態,反而更刺激零售業和娛樂業、餐飲業瘋狂宣傳和促銷,日本國民抓緊時間及時行樂。
否則的話,真等昭和天皇最后一口氣沒了,哪兒還能花錢找樂子啊?
豈不是虧大了?
于是乎,日本舉國就形成了一種奇怪的經濟現象。
昭和天皇的身體越是不適,臨近垂危,全國的商場、超市、酒吧、餐廳和舞廳就越是生意紅火。
連企業的忘年會也都急吼吼搶著舉辦,爭先恐后把狂歡慶典往前挪。
仿佛大家都在趕時間,生怕自己手里的錢擱久了就花不出去的似的。
也不知道昭和天皇本人要是發現自己壽命將盡,居然還有促進社會消費的功效,他心里是會感到自豪還是悲哀?
反正不管怎么說吧,起碼寧衛民對此是挺開心的,現在的他成天笑得就跟朵大牡丹花兒似的。
畢竟他是個既得利益者,日本人越是花錢,他就賺得越多啊。
尤其他非常清楚,小日子們的好日子就要變天了。
昭和天皇嗝兒屁著涼大海棠后,要不了多久,到時候整個日本的經濟都會為天皇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