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發現場拜祭回來之后,寧衛民的心總也落不到實處。
那些滬海留學生們說過的話,像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傷口,把東京不堪入目的一面揭示給寧衛民看。
讓他看到了燈紅酒綠,繁華都市的陰影背后,也藏著無數感到絕望,垂死掙扎的臉,和數不清的白骨皚皚。
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這么幸運的,看見的都是日本人的笑臉。
今天接觸到的這些人,讓寧衛民明白了,對于大多數的華夏留學生而言,他們面對的日本人,通常都有著如同當年關東軍一樣的虛偽、冷漠和殘忍的嘴臉。
不管是房東、用人的老板,還是一起打工的日本同事,對他們的欺壓和剝削,甚至是歧視,幾乎都是不加掩飾的。
哪怕在外國勞工里華夏人也是排最底層的,正如同寧衛民在施工現場重新見到劉洋高空作業的那一幕。
雖然在寧衛民的心里,一直認為出國吃苦是必定的,誰要是吃不了苦,那他就不應該來。
但吃苦歸吃苦,并不等于無條件的接受欺凌和壓迫。
日本社會不公平的尺度居然在這個無比繁榮的年代就這么大,這么把華夏的留學生不當人,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尤其自己過著養尊處優生活,對比這些同胞們岌岌可危的生存處境,就更是讓他心痛,仿佛抽搐一樣。
在這個本應該放松吃喝,享受年末悠閑的日子里,他忘不了那些同胞們蠟黃、疲憊的臉,忘不了他們那些無奈的消極的牢騷。
一種憤懣和煩躁就像即將噴發的熔巖一樣在他的心頭汩汩涌動,讓他頭腦始終無法忘懷,無法專注于其他的事情。
于是12月31日的除夕夜,寧衛民沒有選擇和日本的家人一起過,而是又把東京的這些同胞們都召集到了壇宮飯莊來,包括不久前在壇宮聚餐剛認識的那些人,以及去拜祭方萍時,遇到的那幾個滬海人。
說實話,對于這次見面,寧衛民邀請大家聚餐迎新年還在其次,這只是他的借口而已,真正的用意,其實是他有一個已經逐漸成型的新想法要當面和大家商量。
“不好意思,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我想先跟大家聊幾句不那么愉快的事。12月28日的報紙,不知道大家都看了沒有?我想問問,還有人不知道滬海女工方萍在東京跳樓慘死的事情嗎?”
當大部分人都到齊后,寧衛民直接開門見山提起了死于非命的方萍。
在坐的人中,只要是滬海人,全都點了點頭。
孫五福他們這些河北人都少言寡語的,默默看著寧衛民沒言語,只等他的下文。
唯有李小江、王艷、蘇悅、安雯還有和其他兩個青島來的同胞,當場搖頭表示不知道,他們都露出一副很意外的神態。。
這也不奇怪,畢竟每個人更多的是關注于自己眼前的生活,于是寧衛民便又大致把事情描述了一遍。
李小江登時就誤會了,馬上就開口表示,“這滬海姑娘還真是夠慘的。寧總你的意思是要大家能幫就幫一把是吧?沒問題啊,哥們兒我支持,這樣吧,我和王艷,我們倆日子還過得去。可能比大多數人都好一點,那我們捐個二十萬円。你看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