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衛民的話引發了大家更深入的思考,而且越琢磨就越覺得他這個會員制度設計的有道理。
雖然說幫助同胞,為大家服務,是一件高尚的行為,并不是一種經濟投入。
但每個人都得吃飯,誰都不可否認,如果光憑覺悟和道德,是沒辦法長期維系大家的心氣兒。
如果沒有寧衛民的這個制度設計,大家即排不上名又獲不了利,純粹是白白付出,時間一長,就像“三個和尚沒水吃”的道理一樣,人心必然渙散。
他們內部就會矛盾重重,彼此變得斤斤計較起來。
到那個時候,互相瞅不順眼才是大概率的,哪兒還談得上什么團結?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因為有了寧衛民提出的章程,大家的付出可以通過積分算的明明白白的,最終體現在會員等級和會員特權上。
即便是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得到任何回報的人,哪怕他們的確只是想力所能及的默默無聞的付出,那他們所付出的一切,從此也不會有人忘記。
他們就像擁有了軍功章一樣,憑著積分就能在華夏同胞的小團體里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就是沒有錢拿,做好事能落個好名聲,也不算是白忙和一場。
如果他們自己真有困難時,肯定也容易獲得別人的幫助,就像把人情提前儲存了一樣。
而且這個制度設計最絕妙的地方是沒有強制性,完全不怕個人暗中算計自己的小九九。
你愿意來就來,不愿意來就不來,全憑個人意愿,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做出選擇和安排。
既能有個團體可以依靠,還能享受這樣的自由度,這是在場每個人都沒有想到的,那大家還有什么后顧之憂呢?
于是乎,從這一刻起,會場的氣氛再度上了一個臺階。
興奮的神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現在大家是真的看到了希望,開始相信這件事是有可能成功的了。
以至于有些人還想更多的打聽有關會員制度的細節,紛紛提出更多自己想了解的問題。
“寧總,如果一段時間我特別忙,我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為互助會出力,那我的積分要是始終沒有增長,我的會員資格會被取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