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似乎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
然而,一擁而上去表現所謂上流社會的生活,電視鏡頭只顧聚焦于富麗堂皇的場面,傾心去打造過于豪華的屏幕,這也投射出一種社會心理的浮躁。
一味的炫耀財富和消費,鼓吹成功學,在大多數受眾心里只能增添空虛、沮喪和無謂的焦慮,對社會群體的價值觀產生消極影響。
這種現象就是商業時代傳媒界共有的弊病,電視上的生活與百姓生活脫節,其結果往往是增加觀眾的隔膜感,拉大心靈上的距離。
當然,與之類似的還有人們對國外生活的想象,還有出國熱給社會帶來的沖擊。
而且這件事對人們情感上所造成的傷害和帶來的負面作用,還要遠勝于其他。
因為往往有人出國了,總會因為兩地分離導致一些感情色彩濃厚的,或許還有點令人撕心裂肺的故事發生。
…………
自從心里有了出國的念頭之后,桑靜的心就再也踏實不下來了。
她想追求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她不想像普通人那樣循規蹈矩地過一輩子。
如果她不折騰一下,她覺得自己這輩子就沒機會了。
如果自己也像別人那樣找個單位待下去,比如在國內的醫院做個內科或者兒科的大夫,那生活就太沒什么意思了。
“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她每次設想這樣的情景,都會喃喃自語道。
所以她才會這么努力的找門路想要出去,哪怕寧衛民那邊一直不回消息,她也沒有灰心,反而利用起全部的關系網謀出路。
而一個人要是有充足的動力是會創造奇跡的。
桑靜很努力的在學習英語,她托福的成績很好。
父親那邊有個老同事的關系可以利用,人家是七十年代就出去了,現在美國已經定居了,表示愿意為她提供經紀擔保。
接下來的最大的難題就是簽證了,最近這一年來去美國的簽證可不好辦,好多人申請好多次都被駁回了。
結果沒想到桑靜的運氣簡直讓人為之贊嘆,她才第一次跑大使館,第一次見簽證官,她就順利通過了,這樣一來她接下來的難題也就是怎么對小陶說,還有就是湊學費了。
桑靜跟小陶攤牌的日子,選在了新年過后,兩個人還是約在了西單那家二樓的咖啡廳里。
和桑靜所料想的差不多,這件事她才開口,小陶一聽臉色就耷拉下來了,而且從此之后,她就再沒從小陶臉上看到一絲笑容。
雖然沒有說出反對的話來,但是不情愿的態度是非常明顯的。
于是,桑靜也開口抱怨上了。
“別裝蒜。你要不高興就直接說,犯不上給我臉色看。我來親口告訴你,是因為在乎你。再說了,我又沒偷著藏著,我怎么想的,你不是一直都知道嘛。”
“我知道,你得出去闖闖。”小陶嘆息了一聲,把面前的一杯烈酒一飲而盡。、
按理講,洋酒味兒怪,這杯酒他得咂摸個半小時才能喝下去的。
“知道你還這幅樣子,給誰擺臉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