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這下子更不得了。
無論是沿途跟過來的湊熱鬧的,還是孫家村本村兒的人,都在公共汽車上的貨被卸下來之后,就紛紛撲向了那些東西。
他們像是跳進河里一樣,跳進了孫五福特意帶回來的日本貨里,東挑西揀,看得不亦樂乎。
尤其是村里那些年輕人,對日本的服裝,更是愛不釋手。
這時候國內穿西裝已經是件時髦又普及的事了,哪怕農村的男青年結婚前,也都要去做一身西裝,都是請本地裁縫做的。
裁縫的手法當然簡單得很,墊肩和中山裝一樣,用中山裝改個衣領就是西裝了。
不用說,這樣的西服,跟孫五福弄回來的一比,根本不用穿,就憑顏色、裁剪、布料、款式孰優孰劣就分出了高下。
結果當時就有人掏錢出來要買了,搞得現場就臨時開了一場農村大集,當天就賣掉了一半的貨,孫五福不但讓父老鄉親們樂開了花,而且替公司變現兩萬一。
之后的那些日子,孫五福的家里比茶館還要熱鬧,村干部和孫五福家的親戚們輪流拜訪,邀請孫五福去自家喝酒,誰先請到了,誰有面子。
還有更多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登門,他們都是附近幾個村兒聽到了消息,跑來求購便宜日本貨的。
就連個跟孫五福一起回來的人,也被別人成天包圍著,聽他們一遍遍講述著他們在外闖蕩的故事,群眾百聽不厭。
尤其是兩個跟著孫五福打日本回來的小子,更是吹得天花亂墜,獲得無數聽眾的擁躉,那可真是露了大臉了。
甚至就連留守京城的那些人也被他們唬得一愣一愣的,畢竟京城的新鮮事還是和東京不一樣的。
比如每次講到日本的東西有多貴時,有個從日本回來小子都要齜牙咧嘴一番,說他們在日本吃一盤煎餃子,只有六個,日本人卻當成什么好菜一樣的稀罕。
一盤五百日元,按照官方匯率那就是十五塊人民幣,要是自己兌換就是三十塊。
還有房租,更是貴的要命,他們二十多人分住十四個房間,每月租金八十萬円,還不包水電,按照官方匯率那就是兩萬五千塊人民幣,要是自己兌換就是五萬。
孫家村的人聽了無不感慨萬千。
七嘴八舌都說這個日本不能去,吃幾個餃子的錢,夠買一桌酒席了。
一個月的房租,夠蓋一棟二層小樓的。
真特別是個黑心的地方!
然而還是剛才吹噓的那個小子說,“可是他們狗日的有錢。我們帶回來的那些東西,其實都是白得的。日本人不想要了,都鞠躬求我們幫他們拿走。你們知道我們在日本一個月能掙多少?十五萬日元!這是固定給的,還不算額外得著好東西賣掉,換來的獎金!我們在東京干一個月,相當在京城干一年,你們知道嘛!”
盡管不是所有人都念過書,都是小學以上的文化水平。
但涉及經濟賬,事關一個人的收入,這道算術題還是能算得出的。
即使不能馬上算出,但十五萬本身就是個嚇人的數字。
于是一切的雜音都沒了,現場忽然變得一片寂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