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是,這種農村興旺的景象,隨著農副產品豐富到一定程度后就結束了。
目前國家的經濟工作重心在城市,要集中資源先辦大事,只靠農業經濟自身的緩慢發展,是沒辦法徹底解決農村落后的根本問題的。
現在農民的不但要忍受工業剪刀差,還得承擔提留款,日子過得真沒前幾年舒坦。
拿孫家村為例,大家的衣服是沒了補丁,也能吃上飽飯了。
只是大部分的村民還是感到手頭不寬裕,平日吃不起肉,缺少油水,給孩子交個學費都有點費勁。
整個村子現在唯一的商業機構還是只有那個貨品單一小賣部,過去供銷社的代銷點。
除了多了臺拖拉機和幾十輛自行車,孫家村的鄉間道路基本上見不到什么現代化的玩意,還保持著過去牲口趕大車的物流方式。
要說還幸虧有孫五福在京城,也愿意照顧老家的鄉親們,起碼去京城投奔他的人都跟著他掙著錢了,還能從京城弄回來點稀罕的物件兒。
這才讓孫家村出現了十幾個家里有彩電,每年能如數繳納提留款,娶媳婦能出得起幾百塊彩禮的寬裕人家,把旁邊周邊的幾個村子給比下去了。
否則的話,孫家村那還真的沒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地方,不比周圍幾個村子強到哪兒去。
所以盡管孫五福身在京城,平日不怎么回來,但孫家村上上下下的人,包括村干部都念他的好,把他當成了全村的驕傲。
但也正因為這樣,由于連著兩年春節孫五福都意外的沒有回來,今年還連帶著許多人家的孩子也沒回來,這不免讓許多人有點不踏實了,村里開始流傳出一個謠言。
有人覺得是不是孫五福已經變成城里人了,是不是開始嫌棄他們這個窮村子了。
好多人都是這樣的,進了城就怕別人知道自己是農村人了。
那以后……他還會念家鄉父老的情分,大家還能再去京城投奔他嘛……
結果1989年6月6日這天,突然返鄉的孫五福,不但用實際行動打破了這些不實的猜想,而且更以驚天動地的聲勢和排場,震動了十里八鄉。
敢情這一天,孫五福除了回來的時機有點突然,不合常理之外,還因為他把留守京城的那些同鄉也給帶回來了,返鄉隊伍著實龐大,
關鍵是他們這一行人返鄉的方式也是破天荒的特別。
他們可不是腿兒著回來的,也沒搭誰趕的馬車,而是在保定包了一輛屁股冒煙的大公共汽車,十幾個人從保定府坐著大汽車回來的。
這還不算,讓人沒想到的是車上還拉著那么多的東洋貨。
有服裝,有家電,有鍋碗瓢盆,有文具玩具,花花綠綠,各種各樣,看得人眼睛都花了。
可想而知,這會引發多大的軒然大波。
實際上,當這輛招搖過市,屁股冒煙兒的大公共汽車開進孫家村時,沿路經過的三個村兒都轟動了,不少人為了看熱鬧追過來了。
這個年代的鄉下,誰都沒開過這樣的眼界,從來沒有人包了輛公共汽車,拉了一車的貨回老家的。
結果等孫五福從車上下來,他還告訴父老鄉親,這一車都是日本的洋落兒,他帶回來就是為了便宜賣給大家的,價錢最多不會超過供銷社同類商品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