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寧衛民的連累,大阪和京都的壇宮飯莊都被高橋治則的eie集團刻意針對。
不了解內情的高橋還誤以為這兩家餐廳仍然是歸屬于寧衛民管理,購買下餐廳的不動產后,對于大阪和京都兩地的壇宮飯莊往死里刁難,差點就逼得吳運杰做出餐廳遷址的決定來。
不過好就好在吳運杰終究不是單打獨斗,而是背靠大樹,還有郭氏集團撐腰。
最關鍵的時候,吳運杰跟郭氏集團總部匯報了日本這邊的情況。
新加坡那邊派人出面與eie集團的不動產部門聯系,進行磋商,很快便解釋清了其中的誤會。
隨后作為變相賠禮,eie集團不但給了壇宮飯莊幾次宴會作為“誤傷友軍”的彌補。
而且針對寧衛民雙方還達成了局部的同盟,在娛樂產業聯起手來。
另外就是京城那邊,天壇公園和區服務局也還是壇宮飯莊的股東。
對于吳運杰感到人力方面欠缺的抱怨,龔明程和欒局長一直在想辦法。
今年五月份的時候,他們終于又通過從重文區的其他老字號挖人的辦法,往日本派遣了十幾名優秀的廚師,算是緩解了日本這邊廚師的短缺問題。
再有,就是壇宮飯莊的名氣在日本各地已經打響,而且寧衛民又在京都和大阪一直模仿東京的做法,和許多藝伎和陪酒女有著特殊的提成協議。
吳運杰也延續了這一做法,所以壇宮飯莊的客源還是有基本保障的。
特別是在這些“飯托兒”的幫襯下,大阪和京都的壇宮飯莊盡管遭遇了各種困難,營業額有了高達三成左右的下降,但仍舊保持著每日八百萬円以上的營業收入和百分之五十的毛利率。
也就意味著兩家飯莊每月至少兩億五千萬円的毛利。
對比其他的同檔次的高級餐廳而言,壇宮飯莊的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
特別是十月份過后,又到了臨近年底餐飲業的旺季,忘年會的預定接到了不少。
這樣一來,吳運杰手中的壇宮飯莊也就逐漸實現了營業額的觸底反彈,又重新呈現出逐步興旺的態勢。
所以,說是投桃報李也好,說是加深聯絡感情也好,正是基于以上的這些情況,才有了吳運杰給京城的兩家投資方發出邀請,把龔明程和欒局長他們請到日本來考察的這個行程。
雖說原本吳運杰也沒指望把投資方請來,就真的能對壇宮飯莊的經營起到什么立竿見影的積極作用,或是提出什么切實可行的指點。
但有寧衛民遺留珠玉在前,不是很清楚壇宮飯莊創辦歷史的吳運杰總覺得能夠出資辦起這樣中餐廳的投資方必定是那種學識淵博,見識不凡之人。
對于像投資人當面討教一些有關餐廳運營策略的事,他還是抱有不小的期待的,總覺得兼聽則明,起碼能長點學問。
而且順帶著,他還想跟來人商量,能夠盡快建立起一條新的供應渠道,恢復日本這邊胭脂米、宮廷黃和栗樹蘑這些特殊食材的供應,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可結果又如何呢?
只能說真應了那句話了,見面不如聞名,相見不如不見。(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