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26日,周一。
盡管上周六在東京剛剛舉行完畢的第十三屆日本電影學院獎頒獎典禮,爆了大冷門。
那部由東映公司出品的,改編自井伏鱒二同名小說,以原子彈爆炸后的長崎為背景,展現戰爭創傷的《黑雨》成了今年頒獎禮上的大贏家,差不多是以通吃的方式獨得六項大獎。
最終,這部電影不僅讓東寶和大映公司飲恨而歸,全面壓制了被兩家公司寄予厚望,至今為止日本投資最大的歷史電影——《敦煌》。
就連松本慶子的霧制片廠也沒辦法與其爭鋒,頭一次空手而歸,成了本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陪跑者。
但必須聲明,本次競逐獎項的失利,卻不代表剛剛晉升為“日本映畫界第六大”的霧制片廠停止了成長,事業出現頹勢。
別的不說,去年霧制片廠所出品的影片,在商業回報上可是賺的盆滿缽滿,是日本所有電影公司中的佼佼者。
實際上1989年的霧制片廠不但出品電影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有余,拍攝電影的投資額增加了四成,重要的是是票房也有了不少的增長,斬獲頗豐。
全年霧制片廠光在本土影片分成收益就高達七十四億日元,這還不包括錄像帶收入和海外版權的收益。
另外,受益于公司電影主業興旺,霧制片廠旗下明星,三浦友和、宇津井健還有鄧麗君、鄉裕美,甚至姚培芳的片酬都在上漲,保持了良好的事業上升態勢。
真正說到給霧制片廠造成虧損,沒能收回成本的電影,充其量也只有三部制片成本兩億日元左右,給麾下新人試水的小制作而已,根本無關痛癢。
除此之外,海外市場方面,霧制片廠也獲得了巨大成功。
寧衛民給阿蘭德龍量身打造《颶風行動》系列的第一部成了今年的海外爆款。
不但題材和動作元素吸引男性,更因為兼具“女性出國警示作用”也引起了女性群體的關注,從而在法國大火,可謂男女通吃。
這部電影去年12月在法國上映,到圣誕節前,光法國本土市場的觀影人數就超過了四百萬人次。
不但年輕導演呂克貝松受益于此,一躍成為法國影壇大放異彩的商業導演,獲得了國際影壇的關注。
更重要的是,由阿蘭德龍飾演的落魄特工父親,比起寧衛民印象中的原主演“尼姆大叔”來,顯然在顏值和形象上更勝一籌,更能討觀眾歡心。
所以原本已經過氣的阿蘭德龍,毫無爭議地借助這部電影再度翻紅,以王者歸來的姿態,重新回到歐洲一線明星行列。
最終,這部電影以一億四千萬法郎的票房,成了1989年的法國票房亞軍。
按照合同,霧制片廠至少從中喜提三千萬法郎的收益。
這對于規模比較有限的法國市場來說,已經是很了不得的票房回報了。
更令人高興的是,這部電影在日本市場和意大利市場也表現不俗。
1990年新年過后,本片在日本和意大利分別上映。
日本的總票房達到了九億日元。
雖未突破十億日元的關口,但這也是除美國電影之外在日本上映的海外電影,不易取得的票房成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