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還回頭一比劃,繼續介紹道,“這些人都是我們公司對口單位的。他們今天來只是等著提貨的,手續方面他們不管,一切都由我和您對接。您有事問我就行。”
沒想到對方居然還是組團來的,汪海一聽就愣住了。
“原來一面都是一起的呀,只是……今天你們就要一下提走八十八個標準柜?這也太多了!敢情那些排隊的車都是你們的呀。我說,既然要提這么多的貨,你們怎么就不能提前打個電話,跟我們預約一下呢?”
齊彥軍趕緊道歉,“對不住啊。實話跟您說,我們原本今天也就是想拉走五十標準柜的。可有些事情的確是意料之外的情況。原本約好的對口單位,有兩家冶金廠因為原料不足都要停工了,聽說我們的貨到了,這不急著弄回去嘛。好幾百號工人就等著這批原來呢。所以人家就提前過來了。還得請您多擔待,下回我們一定注意。”
跟著,還讓人拿過來一個手提袋,里面是四條玉溪香煙,足夠整個辦公室的人分的了。
如此,汪海才算做罷。
不過再一翻材料的具體內容,他又吃驚了,甚至忍不住叫出聲來。
“什么?你們這公司是民營資質?我還沒見過民營企業有搞進口貿易嘛?你確定你這些材料都是屬實的嘛?真的沒有弄虛作假嘛?”
說起來這還真不是他故意難為,或是大驚小怪。
主要還是這個年代特殊。
哪怕改革開放這么久了,可國家的進出口業務仍然幾乎完全掌握在外貿部門的手里。
目前只有很少的企業才能從外貿部門的手指縫隙里撿點漏兒。
但無一例外要么是合資企業,要么是有強大背景的國資三產,他還真沒見過一個民營企業資質就能搞進出口貿易的,還帶來這么多車,帶來了這么多所謂的對口單位的同志。
事實都透著反常,他又豈能不擔心遇到了騙子?
只是話說回來了,萬事無絕對,真金終究不怕火煉。
特批的手續齊彥軍可是帶著復印件的,一看居然是管著外貿局,“第一部委”的紅章,汪海就有點傻眼了。
而且完稅證明,海關安檢、清關手續什么的都齊全,完全合法合規,汪海也真挑不出什么毛病來。
再加上那些對口單位的同志們也都帶著工作證呢,各自拿出證件來,居然不少都是有頭有臉的單位,汪海就更無話可說了。
實際上到了這個地步,他就是想不放行也不成了。
因為處處都透著這個齊彥軍身上蹊蹺,來歷不一般。
汪海頗有些自知之明,他不認死理,不跟自己不理解的事兒較真。
反正只要對方手續是真的就行,他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就好,就沒什么責任。
于是再三確認過手續真實有效,開具提柜單,注明集裝箱位置、箱號等詳細信息,就讓人開閘放行了。
而且為了方便對方提柜取貨,還額外多給齊彥軍他們多找了幾個調度員和現場管理,去安排現場工作。
不過即便如此,他的好奇心終究難以熄滅,在會計給齊彥軍算需繳納相關碼頭費用,如堆存費、裝卸費等的時候,他忍不住還是出言問了幾句。
“齊經理,你們這公司到底是做什么業務的啊?居然一進口就是二百多個集裝箱,比好多國有企業貨都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