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也要借這個由頭,走文化局的門路,以官方名義把各地京劇團的名角兒都請到蕓園來,用東院的戲樓,也辦一個“梨園會”,好好演上一個月的大戲。
寧衛民是最了解兩位老人的脾氣性情和共同喜好的了,他知道兩個老人對待京劇的態度是出奇的一致,一樣的癡迷。
所以他不惜自己出錢來湊這個熱鬧,甘愿賠本賺吆喝,為兩位老人組織一場大型文化紀念活動。
從表面上看,他這么干,好像有點傻。
但實際上對于已經不在乎錢的他而言,這件事卻有著公私兩便諸多的好處。
從大義上講,他既是為振興國粹做點貢獻,讓過著苦日子的京劇團寬松寬松,也是支持亞運,能用賣出去的門票收入為亞組委再湊點資金。
另一方面,他這更是投其所好,給自家的長輩找點樂子,讓江念蕓和康術德好好過一回戲癮。
關鍵是這種事兒打著公益的幌子還沒有副作用,哪怕大操大辦也沒關系。
不但能避免了炫富的嫌疑,反而還能提高蕓園的名氣,增加社會聲譽。
何況他還有那么多的親朋好友們呢。
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如果順帶把大家都請來一起聚聚,增加一下人情往來。
想來即便是老爺子再個色,看到這么多人都因此而受益,都因此而高興,大概也只能從眾,不好再吹胡子瞪眼睛的罵他忘本,怪他大手大腳胡花錢了。
果不其然,這件事辦起來很是順利。
要知道,如今京劇的行市已經不行了,不像頭幾年家電沒普及的時候,還能賣得出票去。
現在鐵桿的戲迷幾乎都是通過電視機和收音機過戲癮了,少有人肯再花錢買票看戲的。
而且年輕人聽不懂也不喜歡,可以說,京劇已經逐步被邊緣化,已經脫離了大眾娛樂的實際需要,淪為了陽春白雪一樣的喜好。
所以導致幾乎所有的劇團和戲校日子都不好過,也就是風雷京劇團因為搭上了蕓園,來演過幾次堂會還算過的舒服點。
文化局本就在為經費不足難以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而發愁。
這個時候見寧衛民這么一個既有錢,又肯慷慨解囊的大財主忽然冒了出來,主動要給贊助,幫他們完成今年的kpi。
那還不把他當成救命的稻草,極力迎合?
自然是他說怎么辦,那就怎么辦,他說演幾場,那就演幾場,他說請誰來演,那就請誰來演好了。
文化局是一點意見沒有,可以說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表現出了超前的覺悟。
要說唯一的擔心,恐怕也就是怕寧衛民指定的場地不合格了。
結果一到了蕓園現場,文化局負責此事的代表直接傻眼,那是驚愕不已,喜出望外。
說實話,他們怎么也沒想到,東城的胡同里居然還藏著這么一個如世外桃源一樣的花園子。
更沒想到一片平房之內,居然突兀聳立著一座迥然不同,飛檐高挑的多層戲樓。
特別是仔仔細細他們看過之后,他們發現盡管蕓園的戲樓比頤和園和故宮里的戲樓要小一些。
但前臺后臺,上下場門,一切均按比例搭蓋,飛檐立柱,彩畫和璽,無一不極盡講究。
尤其難得的是,他們發現這個戲樓居然還是電影《摘金奇緣》的取景地之一。
而且有暖氣、有風扇、有包廂,攏音效果極佳,還有舞臺的升降裝置,設備設施極其完善,他們就更是深感滿意和驚喜。
不得不說啊,這里簡直完全復原了舊時的戲樓樣式,能最大程度的重現出舊日高門大戶請堂會的演出風貌。
無論是從紀念意義,還是從演出條件出發,毫無疑問,這里就是最佳的演出地點,沒有之一。
如果非要說這里有什么瑕疵的話,那頂多也就是場地面積稍微有限。
哪怕都換成座椅,樓上樓下最多也就能容納三百來位觀眾,恐怕賣不了多少票去。
可這也沒什么關系,畢竟寧衛民是真的財大氣粗,他一開口就是無比優厚的條件。
他說愿意出兩百萬來辦這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