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道義融于商業,強調義在利先,以大義求利而非僅僅是利益,這才是一個華夏商人的本色。
所以哪怕現在國內的市場只有音樂領域能賺到錢,影視劇環境仍然不適合商業運作,弄不好要賠不少的錢,寧衛民也顧不得了。
哪怕他明知道自己現在進入市場,還得額外拿出一大筆錢來用于培養相關人才,很可能長期沒有回報,他也不是很在乎了。
因為他心甘情愿去做一個當代普羅米修斯,他只求為本土文化創作者,至少燒起一些能讓人看見希望,抵御住嚴寒的篝火,能讓本土文化的復興速度加快一些。
不過好在做這件事,他也并非全然不自量力,在螳臂當車。
因為他不但有充足的財力,有國內關系,而且還能搭日本老婆的便車。
能夠把日本藝能界先進的經驗、技術,甚至培養人才的模式,直接拿過來用。
而且最關鍵的,是他套現有術,名下的產業也多啊。
千萬不要忘了一點,投資影視業,既是個燒錢的買賣,也是財務最好的平衡器。
至于他在國內搞的生意,未來將以旅游為主干,幾乎涉及到了吃喝玩樂和衣食住行的各個細分領域,而且他還有自己的廣告公司,甚至還有眾多奢侈品牌作為最優質的廣告客戶。
可以說在商業模式上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這是別人難以企及的優勢。
他仔細琢磨了琢磨,別人注定要賠錢的事兒,放他身上還真的未必。
那他還有什么后顧之憂呢?
說白了,他現在已經混到了這個份兒上,其實就跟華夏古代的皇帝一樣,已經不怎么去追求個人的享樂了,而是更愿意去追求人生建樹,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了。
這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
于是乎,這次回來,除了要在海南注冊大國觀光旅行社的之外,另一個注冊演藝娛樂公司的計劃也被寧衛民給敲定了下來。
而他第一個想到的合作對象,就是國內目前最著名的喜劇演員陳培斯。
寧衛民看中的,除了他們雙方一直保持的良好關系和已經建立起來的初步合作關系之外。
他更在意的是陳培斯在喜劇領域的名氣、天賦、勤奮和獨立創作才能。
要知道喜劇本身就是最有商業價值的電影類型。
投資不會太高,技術要求也低,卻很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可和觀眾的喜愛。
別的不說,國內電影市場真正開始商業化之后,無論是馮小剛還是徐崢,又或是沈騰,賈玲……
這些曾經創造過票房神話,刷新票房紀律的的人,哪一個不是靠喜劇起家的?
所以找陳培斯拍喜劇進入市場試水,就是最好的切入點。
再加上寧衛民還知道陳培斯本身就是最早在海南注冊影視公司的第一個人,想來找他合伙不難。
當然,雖然寧衛民也清楚陳培斯作為全國第一個獨立影視制作人最后的結局并不好,好像是沒吃著螃蟹,反而讓螃蟹給夾了。
但沒關系。還是那句話,事兒是這么個事兒,但就看怎么干了。
他就有這個把握,只要由他來負責公司的運營和套現,由陳培斯負責拍攝制作,即使暫時賺不到什么大錢,但也賠不了什么錢。
他是絕對不會讓陳培斯再賠個底兒掉,幾年后以落寞收場的。
果不其然,本著弘揚民族文化,創作喜劇精品為宗旨,對這件事兩人幾乎是一拍即合。
尤其雙方的互信是多年來日積月累建立起來的,條件談得也很順利,根本就沒商量多久,這事兒差不多就定下來了。
最終,倆人決定在海南注冊一家電影制作公司。
公司名字起得很謙遜,就叫“貽笑大方影業公司”,但各個方面的條件可一點不含糊。
像資金上,寧衛民出資九百八十萬元,陳培斯出資二十萬元。
總共湊上了一千萬的投資,可以說已經是國內之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