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宴席水平高啊,物資都是專供的,什么時候聽說過缺材料的。但劉師傅的本事就在這兒了。我過去就領教過一次口子廚的本事,十二道菜,這十二道菜什么都沒有,除了豬肉就是白菜,一道菜是一個味兒。這國宴的廚子行嗎?”
“最關鍵的,也是口子廚最得人心的地方。那就是重信義,能替主顧著想、周全,從不虧人。不但他們做出的菜善用材料,總比原定豐盛實惠,絕不會偷工減料。對于經濟不寬裕的人家,還能按事先講好的價錢酌情而定,想辦法周全主顧臉面,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像口子廚接活兒在商談的時候,必須當面講妥席面樣式,到底有魚蝦海參一檔,還是雞鴨魚一檔,又或是米粉肉、獅子頭、紅燜肘子之類。尤其必須說明是為得吃、好看,還是省錢,以決定具體做法。”
“常見的席面有“八大碗一海”、“八大碗兩海”、“八大海一鍋子”、“花九件”、“四到底”之類。但再儉也就是以肉炒菜為主了,總得有道肉丸子吧。”
“可要碰上連這個錢也出不起的人又該怎么辦呢?打個比方來說,一桌十人,每個人只有館子里吃盤炒餅的或是碗牛肉面的錢。還能辦包席嗎?這種情況下往往主家自己都臉紅,不好意思出口。
“我還告訴你們,只要人頭夠多,你說出個具體錢數來。口子廚就應,而且還能把這樣的席面辦得漂漂亮亮。要么是四大盤肉炒菜、兩碗燴菜,一大盆湯、米飯、饅頭和花卷。要么就是四大盤肉炒菜,一碗肉丁炸醬、一碗肉片雞蛋打鹵,過水兒面條管夠。”
“說白了,人家口子廚掙得錢,全憑手藝,從不浪費原材料上省。辦事原則永遠都是‘誰也甭虧了誰,您好我好大家好’,好借此拉住回頭客。就為此,京城普通人家辦紅白事兒絕不找館子,而專找口子。換成飯館的廚子,你們說行啊……”
就這一席話,把寧衛民和邊建功全說沒聲了。
尤其是邊建功,一琢磨,剛才自己的話,還真是有點得便宜賣乖啊。還沒等寧衛民琢磨好,到底該不該把廣告上的地址換地方,如果換又該換到哪兒去。
時間就到了邊家大喜的日子。
這個年頭,由于生活條件所限,還有舊日風俗使然。
京城百姓的紅事兒、白事兒很少在外面的飯館兒舉辦。
流水席還是最主要的形式,于是大雜院便經常成為舉行婚禮和設宴的場所。
還別看大雜院住戶多,小房林立,院內非常擁擠,似乎辦喜事相當不便。
可實際上卻不是這樣。
因為真到了有某戶人家辦喜事兒的時候,一個院兒里的鄰居們,無不會為這戶人家著想,也都一起跟著緊著忙和。
沒有人會安心待在一邊看熱鬧的,其盡心盡力的程度,絲毫不亞于為自己家里辦事。
不為別的,就因為這年頭沒人三天兩頭的老搬家。
每天進出院內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們,心里打著的譜兒,都是彼此要互相守望一輩子的。
今日幫人就是明天幫己啊,那還能不實心實意的幫忙嗎?
甚至平時哪怕積攢下什么齟齬、矛盾,往往都會借助這樣的日子付之一笑,無形化解。
這就是當年解決鄰里隔閡的最佳契機。
像1980年10月1日,扇兒胡同的2號院,邊家辦的這場婚禮就是如此。
作為鄰居,羅家、米家和康術德、寧衛民不但都送了禮。
而且是打從國慶節前頭幾天,便幫著邊家張羅忙乎起來了。
大家是各展其能啊。
比如說羅家,剛得的大孫子可還沒出月科呢。
這年頭產假又少,按規定最多才給產婦十五天。
本身這一家子為了這大孫子和大兒媳婦的身子骨兒忙得不亦樂乎。
可考慮到邊家親戚少,邊大媽的為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