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結婚的人在發愁,在應接不暇苦苦尋找人生目標,在努力想清楚自己究竟想過什么樣的生活。
已經成了家的人,其實也一樣在紅塵中苦苦掙扎,而且這方面的苦惱也未見得就少。
就比方遠在海外的米曉冉,去年春節的時候,由于趙漢宇的極力支持。
她如愿以償的搬離了趙家的別墅,和趙漢宇在曼哈頓租了間公寓住下,過起了二人世界。
可隨著獲得自由,獨立生活的煩惱也來了。
首先是經濟問題,趙漢宇的工資不算多,實習期月薪大概是一千三百美元的水平。
這筆錢要付房租,要養活兩個人的生活,還要給米曉冉付語言學校的學費,學駕駛的費用,是根本不夠的。
所以在他們兩個只能依靠家庭資助。
在每月支持他們一千美元的情況下,他們兩個人也不好花錢太隨意。
畢竟拿人手短,而且趙漢宇的媽媽還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過來看看。
米曉冉又不掙錢,總得做出個會過日子的兒媳婦的樣子。
這樣一來她才發現,合著得到的自由也是有限的。
雖然不用再和趙漢宇的父母天天賠笑了,但即使他們不在。
自己也會感受到他們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
每天都沒法偷懶,不得不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
還要努力學習做飯,把家庭開支一筆筆記下來理順。
以備婆婆隨時到訪檢查,能夠交待得過去。
其次,生活方面也有很大的不便,盡管趙漢宇租的房子離唐人街不遠。
米曉冉買東西走著去,走回來就行,用不著非得讓丈夫開車來送。
可語言方面反而成了最大的障礙。
因為廣東臺山人的祖先最早登上這塊土地,唐人街的老板幾乎都是廣東人。
這里流行著一句話就是“不懂臺山話,打工都難打”。
這里的大人小孩說的都是米曉冉聽不懂的臺山話,“騎馬過海”這句粗口到處可聽見。
甚至連雙語學校教她英文的華裔老師,講的也是臺山話。
米曉冉發現,這個地方能找到說普通話的人簡直就像天方夜譚。
哪怕是趙漢宇這樣的家庭,他們懂得說普通話,可也會帶上臺山話的口音。
有時候,她和這些店老板交流,反倒說英文,弄明白彼此的意思還要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