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也是人,也會叫。
陳子昂走到舞臺中央,朝臺下深深鞠躬。
你們當之無愧。
就是這些人,成為火種計劃的中堅力量。
他們努力接單,努力生活著,同時也是在努力為公益坐貢獻,雖然有些人目的只是掙生活費,讓自己過得更好一些。
有些事,只看過程,不看結果。
可有些事,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陳子昂起身,前奏也到了,他終于拿起話筒。
“徘徊著的
在路上的
你要走嗎
viavia”
歌聲低沉,帶著些許滄桑。
“易碎的
驕傲著
那也曾是我的模樣
沸騰著的
不安著的
你要去哪
viavia”
歌詞里,透露著作者的經歷。
他驕傲過,也有諸多不安,害怕失去,沒有安全感。
“謎一樣的
沉默著的
故事你真的在聽嗎”
認真聽著的人,一下聽出,這是個有故事的人啊。
他們甚至聯想到陳子昂身上。
他有故事嗎?
沒有故事,怎么會像他寫過唱過的那些歌一樣,那么深刻。
就《平凡之路》作品本身而論,第一次聽的時候,如果覺得并沒有什么特別,但……
好了,再多聽,發現它屬于越聽越喜歡的那種。
前世,這首樸樹的《平凡之路》,歌詞和旋律都非常成功,歌詞還是轉發量最大的推動力。
歌詞,是一首歌最容易賦予想象的部分,比起玄奧的旋律,簡直再直白不過。
很多人,哪怕沒聽過一首歌,看到文藝、傷感、嚴肅、精妙的歌詞,也會忍不住和身邊的人分享。人們對富有深度的語言文字更加擁有認同感,甚至會因此而將歌曲乃至歌迷劃分三六九等。《平凡之路》的歌詞符合這種特質。
“我曾經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絕望著,渴望著,也哭也笑平凡著”這段文字,連起來看雖然還帶著“為了押韻什么都干得出來”的風騷,但線索沒有斷過,在路上彷徨,在路上反思,在路上回憶喜與悲的起落,最后繼續趕路,云淡風輕。
臺下的新生很認真在聽。
音樂,就是要認真聽,才會有感覺,才能捕捉到真諦。
整首歌最令大家動容的句子,是副歌歌詞。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再一帆風順的學生,隨著成長,也在不斷失去。
“我曾經毀了我的一切
只想永遠地離開
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
想掙扎無法自拔
我曾經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
絕望著,渴望著,也哭也笑平凡著”
覺得好聽的人,已經發現到,自己其實是一個平凡的人。
而現場,已經是大學生了,沒有人還在堅信自己能改變世界,是這世界的唯一。
他們現在努力著的,不再是去改變世界,他們不過是不想被世界改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