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想了想說道:“關于這個呢,說個故事吧,有個農業家七十六歲了。有一次有人和他大談他的農業經。那人問農業家,你這個橙子掛果要多長時間啊?農業家就說,嗯,要六年。訪客當時就很震驚: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開始創業,在那大談八十多歲的時候,那個收獲的場景,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都是一個黃土埋到脖子上的人了,還去干十年八年以后才有收獲的事,了不起不?后來再過了幾年,現在大家看到了,這個農業家你們知道是誰,現在果然很牛逼是吧?”
李秋婷和趙雅連連點頭。
這個農業家,就堪比前世袁隆平的存在,誰不知道呢?
陳子昂認真說道:“我覺得,一個人和政府,其實都是一樣的。判定他會不會越來越好、會不會有前途,在于他是不是能看到未來,敢不敢規劃那些自己可能都看不到的未來。因為我們都知道,絕大多數的決策,特別是政府的決策,在短期內可能是看不到效果的,反而會引來很多的批評和置疑。”
李秋婷和趙雅聆聽。
陳子昂說道:“你們看,建國初期,國內一窮二白,還有幾百萬土匪沒剿干凈,人家就考慮到未來的國家安全,出兵抗美援朝。同時還全民掃盲、修建各種水利工程。還搞原子彈、萬噸巨輪、修國道、修鐵路。”
“這些工程真的牛,特別那些鐵路、公路和水利,當時基本就是靠人力挖出來的,直到現在還在各地發揮著重大作用。政府在人均GDP全世界墊底的時候,開始規劃全國性的高速路網,那時候特別是西部,路上連車子都沒有幾部,高速公路被很多人痛心疾首的罵作是面子工程。時至今日,誰還敢說那幾十萬公里、縱橫全國的高速路網是面子工程?”
“然后在十幾年前,人均GDP才一千多美元,和那個菲律賓差不多一個檔次的時候,高鐵開工。那時候的菲律賓政府在干什么?不停的跟民眾許愿而已。除此之外,啥都沒干。”
“我們的政府也完全可以學他們啊,和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一樣,什么都不用干。因為做這么大的工程,在當時是要被很多‘有識之士’和不明真相的群眾唾罵。”
趙雅和李秋婷笑著聽下去。
陳子昂也笑了起來:“想當年,那些公知還寫了一首詩,流傳甚廣,叫做高鐵啊,你慢點走,等一等你的人民。現在呢,這首詩已經被改成,高鐵啊,你慢點走,等一等公知的智商。”
趙雅和李秋婷噗哧一笑。
“還有很多很多的例子,比如西部人民還在吃草的時候,殲20立項;再比如人民圍觀臺灣同胞吃泡面的時候,各種航空工程和軍事工程紛紛上馬……一個政府會不會讓一個國家更好,不是看它現在的GDP有多少,也不應該只盯著人家某一兩個點,而應該看它有沒有立足現在,展望未來。”陳子昂鄭重說道。
李秋婷和趙雅一臉正色。
是啊,我們的政府在東歐巨變以后,歐美各國處處刁難的環境下;在國內外所有的有識之士認為它要完蛋的情況下,它依然在按部就班的執行和制定各種各樣的計劃,在考慮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以后的事情;在考慮民族復興需要航母、需要四代飛機、需要核心潛艇、需要覆蓋全民的教育體系、需要覆蓋城鄉的醫療系統、需要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
看現在很多民間的商業發展,也一樣有著政府的意志,今天國內的IT業興旺發達,媲美美國。這是建立在全覆蓋的通訊體系之下,沒有政府意志,就靠國內四家通訊公司,就能趕走占據中國市場上百年的國外通訊巨頭嗎?
看看中國這些年已經完成的計劃,基本都是向蘇美看齊的,都是做一些世界霸主才有的配置。
“這樣一個能在內憂外患之下,頂著大家的罵聲干活的政府,一個能喊出兩個一百年,規劃未來幾十年的政府,怎么不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有前途?看看其它國家的政府,每天都在干什么,做什么。而我們的政府,又在干什么,做什么。”陳子昂看著李秋婷和趙雅。
在李秋婷和趙雅沉思的時候,陳子昂意氣風發說道:“夢想,要放遠點。來吧,跟著我,一起去征服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