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莊稼不僅因為缺少沐浴陽光的機會而大量減產,還會因為暴雨引發的洪水將他們的口糧沖得顆粒無收。
這時候出現了第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做鯀,他認為災禍的根源在于瑞云山上新入住的神明,是這位活在傳言中的神打破了山下村鎮原本安詳和諧的生活。
鯀決定闖入云霧,只身負劍,勇上瑞云山,去找神明大人將山下的情況說個清楚,這位英雄堅信,如果山上的人物真的是一位神明的話,那么他絕對不會置黎明百姓于不顧。
他要賭一把,就賭這云山之上蟄居的是一位善神,賭注就是他自己的性命。
事實證明,他賭對了。鯀成了第一個面見神明的凡人,神明聽了他的訴求,頗為自責,沒想到這位神一時沒有收攏住自己的力量竟然釀造成如此大禍。
神明為嘉獎鯀之勇氣,取下了鯀背上山用以防身的寶劍,歃血淬劍,將散逸在瑞云山以外的霧氣與烏云全部收納于此劍內。
名之曰,啟霧。象征著啟發,頓悟。
神明將劍鞘歸還給了鯀,并告訴他說:“你自下山,雨患即除,此劍我自收下鎮壓,劍鞘歸還于你,劍與鞘靈性相通,可保你英靈不滅。”
鯀并沒有理解神明口中“英靈不滅”的意思,只是一聽到“雨患即除”四個字,就樂呵呵地下山了。
果然,雖然瑞云山周圍依舊纏繞著盤龍似的云彩,但卻絲毫沒有遮擋好久不見的晴空萬里。
鯀得到了所有村民的擁戴,一度成為所有人心中的英雄。
可故事沒有結束,這“所有人”中,不包括一個叫舜的人。
舜是整個村鎮的村長,他一方面嫉妒鯀的成就,另一方面又感覺自己村長的地位有些坐不穩了,心虛得不行。
鋪天蓋地的消息傳到他的耳朵里,說鯀來接任村長之職是大勢所趨。
舜耍了些手段,誣陷鯀是一切災難的始作俑者,質疑了鯀在瑞云山上所見所聞的真實性,并將這種可以左右自然天氣的超自然現象歸結于鯀的妖術,甚至連動機都幫他想好了:就是為了自導自演,先鬧災再治災,以博取百姓的擁戴,謀他村長之位。
舜的一副鐵齒銅牙煽動力極強,不久前還為鯀歡呼雀躍的村民們全部倒戈,都不愿意相信鯀可以憑借一己之力,化解災難,反倒是頭頭是道的老村長說的更有說服力一點。
在鯀被綁在石柱上被處刑的那一天,他心如死灰,他笑了,笑這幫聽風就是雨的愚民;村民們也笑了,笑他罪有應得。
那一刻,鯀的心中只剩下憤怒,和仇恨。
鯀被他所想要守護的人們,處死了。
英靈不滅。
密布的烏云和無常的暴雨卷土重來,舜慌了,后來愁死了。
第二位英雄出現了,就是廟里的這位,禹。
他是鯀的兒子,為了活命,父親被處死的時候,一家老小都被監禁了。
禹很聰明,他知道,水災卷土重來已經不是神明的問題,這是父親在復仇,鯀殯天那日之后,禹再也找不到那把靈氣沖天的劍鞘了。
既然無法治本,只能治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