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要走出家門,李神通都會帶上各種各樣的帽子。
他甚至由此發展出一種迷信——戴紅色帽子的時候,自己的軍隊往往會莫名其妙的失敗。戴鐵制頭盔的時候,最適合平常來自突厥的奶酒,會增添一點點好運氣。待綠色帽子的時候呢,則往往征兆著諸事順利。他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顏色。
在這個讓人難以忘記的紅色月夜之后,李紅玉,連同她的紅玉塔,以及所有紅玉塔覺醒徒,一起消失不見了。
令李神通搞不懂的是,其他人還則罷了,何潘仁這個奉行利益至上主義的商人怎么舍得拋下自己苦心經營的大軍。當然,這個疑惑很快就會得出解答了。冥冥之中,李神通有這個預感。
據說離開李神通大軍之后,李紅玉在鄠縣四周又舉起了義旗,聚集了數百人的隊伍。李神通撇了撇嘴角,覺得自己要是閑著沒事干,伸出小拇指的指甲蓋,沖這這點義軍輕輕一掐,螞蟻們就得灰飛煙滅。
可惜李神通沒有這種閑情逸致,他深深明白樹大招風的道理。而此刻的李神通大軍就是整個關中平原最龐大的一棵樹,倘使沒有等到李淵入關,就把隋軍的颶風招過來把大樹刮掉大半的葉子,甚至折損枝干,那么他響應晉陽起兵的意義和作用也就大打折扣。
最關鍵的是,這肯定會影響到李淵大功告成后對自己的封賞。
抱著這樣的思量,李神通翹起二郎腿躺了下來。他決定做個縮頭烏龜,連四只爪子也縮進龜殼里,沒有往鄠縣四周派出一兵一卒,甚至都沒有瞟一眼過去。
以他的想法,在這風雨飄搖的天下,李淵、李密、竇建德、劉武周、梁師都、李子通、杜伏威……有太多值得大隋朝注意的勢力,而李神通這樣一個乖寶寶,朝廷應該發來嘉獎,通報表揚才對。
此刻坐鎮大興的楊廣的孫子、太原郡守楊侑卻并沒有按照李神通設想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位未來的隋恭帝年紀雖然只有十二歲,但繼承了楊廣的天資聰穎和非凡氣度,他敏銳地意識到任何一個和李淵牽扯到關系的義軍未來都有可能成為關門失手、覆水難收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連續向鄠縣派發征討大軍,可惜風雨飄搖的大隋朝也不剩幾支精兵強將的隊伍。幾次征討,接連失敗。
這個時候,李神通終于明白了自己已經不是一顆普普通通的大樹,而是連颶風都卷不動的遮天巨木,腳底的根脈深入地底錯綜成網、堅牢無比。于是,他翻了個身,換了個睡姿,繼續躺了下來。作為一個半瞇著眼睛的巨人,懶洋洋地瞄看關中之內的朝廷和一眾義軍的眾生像。
李神通腦袋里也會偶爾冒出一個這樣的念頭——要是自己趁著這股聲勢,把大樹變成大風,在關中浩浩蕩蕩刮上一場,是否也能創出一片嶄新的天地。甚至,以后都不必再仰仗李淵的鼻息。這個念頭一晃而過,他又翻了個身,打了個哈欠。
等到李神通睡了一個回籠覺醒來的時候,再聽到李紅玉的名字,在關中沃野上流傳的已是關于她的各種不可思議的傳說——
離開李神通的時候,李紅玉和她那不到幾百人的隊伍就像一場狂風暴雨中單薄飄搖、無處可逃的流浪狗。但那個時候的李紅玉已然學會了怎樣變強,并且在何潘仁身上成功地實踐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