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蠱場最終養出來的蠱王大出舞馬的意料。
戰役以極其慘烈的方式為結束,也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在宇文成都加入東都這場亂燉之后,李密和王世充打了大大小小二十三場戰役,又和宇文成都大大小小打了十二場戰役,總體上勝多輸少。
李密一度曾看到不必花費太大代價就取得勝利的希望。東都的楊侗在大唐建立后的第四天登基稱帝,他頂著王世充極力反對的壓力向李密伸出了招降的友誼之手。
彼時的李密正在為腹背受敵而苦惱不已,楊侗的手仿佛他將要溺死之時看到了救命的繩索。
他幾乎沒有經過任何猶豫接受了楊侗的招降,成為了大隋新任太尉、尚書令、魏國公。
在確保東都后方穩固之后,李密立刻調轉槍頭沖向宇文成都。
對于宇文成都而言其實毫無參與東都亂戰的**,他的目標是北上長安解救楊侑,重新喚起大隋復興的希望。但東都成了一個注定無法繞過的坎兒。
倘使繞過東都直達長安,他的前方是李淵的高墻鐵壁,身后王世充和李密之間的勝者一定會朝著他的背上捅刀子,到那時會更難受。
宇文成都前往長安城的路途太過遙遠而險峻,途中堡壘無數,他只能步步為營,一頭扎進東都這攤渾水之中。
不久之后,宇文成都看到了王世充伸出的友誼之手。
雙方雖然各自擁立不同的楊廣后輩為帝,但怎么說繼承的都是大隋正統,率先掰倒李密成為了他們不謀而合的選擇。
于是,全力以赴對付宇文成都的李密在距離大獲全勝只有咫尺距離的時候,看到了從自己身后的山坡上像潮水般涌來的東都大軍,軍旗上印著的大大的王字極為丑陋。
在損失了大半人馬、幾乎被逼入絕境后,李密深刻認識到,自己只是招降騙局中受害的小丑。
他放棄了對楊侗一切幻想,在一夜未眠的焦灼之中想起了昔年自己跟隨楊玄感起兵時被伏后即將被砍頭前那個難熬夜晚,他在絕望中萌發了成為覺醒徒的幼牙。
正是源于那微小的幼牙,他僥幸從自己被囚禁的密室中逃脫出來,在瓦崗開啟了一段傳奇之旅。
那時的李密很早就聽聞了【覺者不帝帝之必隕】的禁忌,在無論如何不肯放棄成就帝業的理想的驅使下,他竟然強行遏制住了覺醒徒萌芽的繼續成長,保留了在隕石規則束縛下建立大一統王朝成為皇帝的希望。
時至今日,李密再次走入了絕境,又恰好在機緣巧合中聽聞了關于隕石碎片的另一條規則——【凡帝王相者,入覺皆三階】。
李密認為這條規則中的“相”指的是相貌的意思,而非帝王將相。
這條最新的規則體現了隕石碎片規則的矛盾性。
也就是說,隕石碎片既警告天下人:為帝則不為覺醒徒。同時,又暗示那些屈指可數、擁有帝王之相的人:如果成為覺醒徒,就可以輕而易舉獲得毀天滅地的力量。
已經走入窮途末路的李密將這條嶄新的規則視為隕石碎片朝著自己發射而來的希望之光,更毫不懷疑自己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具帝王之相的男人。
他毅然決然加入瓦崗的【義氣塔】,并果真獲得了隕石碎片上所暗示的一切,甚至比暗示收獲的還要多。
瓦崗前任首領翟讓也曾聽聞覺者不帝的禁忌,誤以為李密主動放棄了帝業,為此翟讓幾乎忘記了連日苦戰的疲憊和一敗再敗的失望,興奮的整夜都睡不著覺。
已經成為三階覺醒徒的李密將他加入【義氣塔】的消息完全封死,然后假作覆水難收翻盤無望,裝出一路向北要投誠李淵的模樣,卻在逃亡的半道上設下致命的連環陷阱。
當王世充和宇文成都的追擊大軍步入范圍其實很廣大的陷阱之后,一場仿佛烈火末日般景象的三階禁咒覺術【焚天灼地】將幾乎所有的追兵燒成了灰燼。
新近對覺醒徒規則有所覺悟、剛剛成為三階覺醒徒的王世充還未來得及施展他新獲得的三階覺術,就死在了火雨之中。
在此之前,他剛剛廢除楊佟建立鄭國自立為帝。
挽救艱危時局德政仁君的春秋大夢還未起步,就被一把滔天烈火付之一炬。
王世充死后,舞馬圖鑒下方代表著特處士的妖怪圖畫由灰白色變成了黑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