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夭給李承乾回了一句,“沒什么,有點乏了。”
而李承乾這邊,自然也是不疑有它,立刻護著夭夭去休息了。把夭夭送去休息了以后,他才又自己拿起這一首寫得并不完美,卻也寓意深刻的詩,又看了起來。可惜,因為本身就帶著先入為主觀點的他,自然很難再看到這首詩的另一面。
倒是一旁的綠籬,在看了這首詩以后,當李承乾問她,這首詩寫得如何的時候,綠籬卻是道:“寫得是極好!尤其是‘躊躇’這個詞,把太子妃方才猶豫不定、反復琢磨思量的神態寫絕了。”
“額……”李承乾也是不由得愣了愣。
其實,這怕才是‘躊躇’最為基本的含義吧,只不過……
當一個人的心境不同的時候,在讀這首詩的時候,自然也是不同的。
然而……
他卻似乎只關注到了‘躊躇滿志’。因為前面寫的是快樂,那么后面必然也是積極向上的。
但當他又把綠籬所說的代入到這首詩去的時候,這首詩的意思便又變得完全不同了。
“額……”
怎么忽然有了悲傷的感覺。
“還是說,這里用的其實是白描的寫作手法?”
然后,所謂的白描手法,李承乾很快便又否定了,因為這里的躊躇,肯定跟前面的高興的樣子是對應。
只是……
若真的如此,那夭夭所躊躇的又是什么?
隨后……
李承乾便找到夭夭,與夭夭誠懇地說道:“我知道了!”
夭夭便看了看他,道:“你知道了什么。”
“大不了,以后我再也不逼你寫詩了。”
這后面兩句加起來,意思其實不就是,若不是因為遇到他李承乾,我如今也不用在這里寫新詩了。
這后兩句,其實也可以是埋怨他的意思。當然,其實他也不確定,不過,試一試,又不會吃虧,然而……李承乾還是小看了女孩子的思維層次,當你已經來到第三層的時候,夭夭已經在第五層了。
這里的確是有埋怨的意思,畢竟寫詩要浪費她不少腦細胞。只是,若不是因為喜歡你,我才懶得跟你寫新詩,這首詩的意思其實還可以是在表面上埋怨,然而實際上,卻也是在表達她對他的愛意。
你看吧,這或許才是這首詩的真真正正含義。
當處于一個高興的壞境的時候,你能夠看到的就是躊躇滿志,而當你處于一個悲傷或者無喜無悲的環境的時候,你看到的就是遲疑和徘徊,而當你真正弄懂女孩子的心思的時候,那它的意思就是在傳達愛意。
很可惜,李承乾還是沒有到達第五層,其實這第五層說簡單也簡單,然而說難也難,畢竟,你必須要有那個意識,如此,才會往這個方向去想。
見李承乾十分關注她的反應,夭夭也是回他道:“還是差一點!”
李承乾心里頓時便明白了,看看她方才說什么來著,明明根本就沒有乏,只是不滿他看完以后什么都沒看出來罷了。
“那你告訴我答案。”
李承乾接下來也干脆耍賴。
夭夭拿他沒辦法,便只好把答案給說了出來,“你可知道自從我進了美鳳院以后,這三年來都是如何過的?”
“如何過?”
李承乾。
“就是一到冬天,就把被子給披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