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左懋第在奏疏上找了一堆理由,但這就是明確的越權行為,朝廷是讓把他把這批金銀綢緞、漕糧輸送給吳三桂,而不是移交負責江淮戰線的一線部隊。
而且這件事絕對沒有那么簡單,不但牽扯到邢勝平背后的興平伯高杰,而且還同懿安張皇后與弘光皇帝當初在運河之上的約法三章有關系。
雖然弘光皇帝身邊的親信始終堅決否認弘光皇帝與懿安皇后曾經有什么約法三章,甚至不承認張皇后曾經擁戴福王殿下這件事。
但是這次“護漕”的過程,不但誠意伯世子劉永錫現身說法證明有約法三章這么一回事,而且前任淮揚巡撫路振飛也親自跑出證實這件事。
一說到淮揚巡撫路振飛,不管是弘光皇帝還是他身邊的親信,或者是諸位閣臣與六部官員都覺得焦頭爛額,誰叫路振飛是弘光朝第一個被清算出局的督撫大員。
如果只有弘光皇帝,路振飛也只能跟身邊的鄉黨發泄一通怨氣而已,但是現在除了弘光皇帝之外還有懿安張皇后的存在,正所謂“日月雙懸”,所以路振飛到處跟人說張皇后與福王殿下之間的約法三章。
而且路振飛不僅說約法三章,而且還說了弘光皇帝當時在張皇后面前引用一段孝經:“聞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但是大家也知道這話不但出自孝經,而且昌邑王劉賀也曾經在霍光面前說過這段話,而霍光毫不客氣地反駁劉賀并隨手把他廢了:“皇太后詔廢,安得天子!”
這不但證明弘光皇帝沒讀過漢書《霍光傳》,而且張皇后身為天啟皇后,既然能擁戴福王登基,理論上也能廢除弘光皇帝的帝位,所以路振飛還說張皇后當時在運河上還說過“本宮既然能立你也能廢你”之類的話。
這就直接影響到弘光皇帝即位的合法性,大家都覺得路振飛話太多了,但是嘴長到路振飛身上,而且他是弘光朝第一個被清算出局的大臣,自然是到處都跟人講約法三章的故事。
因此大家覺得這件事根本沒辦法說清楚,馬士英與幾位閣臣、尚書討論了一番,終于覺得解鈴還需要系鈴人,這件事既然與張皇后有關系,那只能交給張皇后來處理,只要張皇后出面否認有這么一回事,朝廷自然可以逢吉化吉化險為夷。
弘光皇帝與馬士英把這件事交給盧九德與馬錫來處理,盧九德是弘光皇帝最器重的宦官,而馬錫雖然是馬士英的次子,卻是他內定的接班人,盧九德與馬錫還吸取前次邀請張皇后回宮失敗的教訓,特意從京營中挑選了幾百名絕對忠誠的亡命之徒奔襲燕子磯準備第一時間控制住張皇后。
但是盧九德與馬錫卻是驚慌失措地跑了回來,并帶來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什么?張皇后不在燕子磯?她與御舟都不在燕子磯?”
雖然弘光皇帝與他身邊的許多人都沒把張皇后當作一回事,認為張皇后的存在對朝廷有百害而無一利,甚至覺得張皇后把自己乘坐的大船稱為“御舟”是一種逾越,但是聽說張皇后已經離開燕子磯一個個都是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