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太祖朱元璋,余煌就明白過來了,雖然現在有不少人質疑朱皇帝的所作所為,但是太祖在位時那么多名臣包括誠意伯劉伯溫有誰敢質疑太祖的所作所為,太祖皇帝朱元璋娶了那么多來歷不明的女人,誰敢質疑一句!
因為太祖皇帝朱元璋是真正從血與火中走出來的帝王,他的成功背后是伏尸百萬,想要殺誰就殺誰!
而劉永錫與張皇后同樣是從血與火走出來的大人物。
在想明白這一點之后,整個監國小朝廷的行政效率突然上了一個境界,大家不再討論那些無關緊要的禮儀問題,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中興事業中來。
而大捷之后的第一場御前會議也在討論著中興大業的具體戰略,大學士張國維直到現在還不敢相信清軍已經被趕出浙江,畢竟他在兵部尚書任上的時候遇到建虜斬首十余級都是大功,可是一個少年加上兩個女人的組合居然輕輕松松地殲滅十萬清軍。
但正因為這段兵部尚書的經歷,他的戰略眼光勝過一般人:“娘娘,越王,還有監國公主殿下,此次大捷之后全浙盡為我有,但是國家雖有全浙卻不足以立國,吳越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吳越國可以說是以浙江立國的最好例子,但是吳越國的地盤卻并不僅僅局限浙江一省,包括了蘇州府與蘇州府才能與楊吳、南唐對峙,后期還包括了福州府,所以才有“一劍霜寒十四州”的說法,但吳越國光憑十四州地盤雖然足以立國,但對手也是金陵政權中極為弱勢的楊吳、南唐,遇到北宋也只能納土歸降。
而現在的監國小朝廷雖然已經派王孫蕃經略江西并有所斬獲,但是江西一路只是偏師,真正的決戰戰場仍將是南直隸,明軍如果能收復金陵飲馬事業則中興事業大功告成,如果不能拿下南直隸,那只能是東南的割據小政權而已,稱不上正統。
而劉永錫對于張國維的看法深表贊同:“英雄所見略同,張相國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將士稍加休整之后就要準備進兵金陵,不過真正可慮者不是多鐸的殘兵敗將,而是建虜派來的援兵!”
在場諸人之中就數監國公主對劉永錫的信心最強:“不管建虜派來多少援兵,有永錫哥哥自然可以輕松應付,等收復金陵國家就可以考慮北伐了!”
劉永錫反而保持一種非常慎重的態度:“這件事還真有些不好辦,這次能收復全浙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但是進兵金陵就沒那么容易,但是為了國家考慮又必須進兵金陵!”
困守浙江絕對是死路一條,監國小朝廷想要長遠生存下去就必須向外進攻,哪怕攻不下金陵也要象吳越國那樣拿下蘇州府與松江府才行,而張皇后當即問道:“小錫覺得進兵金陵有什么困難可以說出來,本宮想辦法替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