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道:“可是朝廷傳來的都是好消息,河北盡復啊!”
前方軍隊不斷奏捷,北宋朝廷四處夸功,把小老百姓唬的一愣一愣,最后連朝中大臣們自己都把自己迷惑了。
李慢侯卻很清楚:“那是金兵北撤,他們從開封搶了幾千萬兩資財,哪有心思打仗?”
張三道:“他們搶了這么多,沒準就不會來了!”
李慢侯嘆道:“正因為搶了這么多,才一定回來啊,來一趟幾千萬兩,這種買賣,你會不做?”
張三沉默了,邏輯上他無法辯駁,他也不懂邏輯,可臉上還是不信,不是因為想不明白道理,而是不愿意相信,人總是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尤其是張三這樣的人。
李慢侯知道,這種人是說服不了的。
嘆了口氣:“好好想想,你們都有妻子,不想讓小嬌妻跟著一起遭罪,就跟我去江南。”
盡管知道很難說服他們,李慢侯還是想將他們帶去南方,哪怕是騙呢。開封城破,會死多少人,實在是無法想象。
一夜過去,很早就有人敲門。
問:“可是張三家?”
來人是一家金珠鋪子的掌柜,是昨日李慢侯邀約來看貨的。留的是翠樓的地址,報的是張三的姓名,也沒什么其他原因,只因為李慢侯沒有開封戶口,這房子都是以張三的名義買的,房契也已經更換成張三的名字了,所以翠樓現在就是張三家宅,算上后巷里的老宅,張三現在可是在開封城里有兩套房的土豪。
人很快被請進來,帶去后院倉房,沒有任何吝嗇,那些金銀器皿、金珠寶玉、珊瑚奇石都讓掌柜的盡情觀瞧。
除了珊瑚等物外,掌柜的給開了個八萬貫的價格。跟李慢侯算的差不多。但他不急,他還要看看其他人的出價。
接二連三有人登門,看來賺錢的吸引力很大,能讓富商不睡懶覺。很快翠樓里竟聚集了十幾個大腹便便的豪商,他們一個一個互相招呼,有的神色自然,有的頗為意外,看來他們之間并沒有溝通過。
李慢侯領他們一個一個前去看貨,一個一個談判,很快手寫出了厚厚一疊報價單。所有的貨物加起來,最后竟然達到了二十萬貫,比李慢侯根據昨天的詢價預估的要多一倍,顯然昨天的估價是有水分的,主要因為他昨天在這些富商的店鋪里沒探聽出真實的價格。
當然這個二十萬貫依然有水分,找這些豪商交易,為的并不是掙到最后一個銅板,其實出售這些奇珍異寶最好的辦法,并不是打包批發,而是一件件零賣。不是去珍寶行,而是去相國寺每月開放五次的萬姓交易。這個萬姓交易才是開封最大的市場,雖然看著像是集市,確實也是集市文化發展而來,但是由于規模奇大,早就由量變到質變,其實已經演變成了博覽會性質。
每次萬姓交易,小到飛禽貓犬之類,大到珍禽奇獸,無奇不有。吸引著各地的商人、市民,乃至達官貴人。在這里才可以直接面對那些真正的客戶,顯然直接跟對物價不敏感的達官貴人交易,比跟這些精明的商人交易更容易賣出高價。
但這種零售性質的方式,勢必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李慢侯寧愿讓這些可以一次性吃進的豪商從中賺一道,盡快將財物變現。
二十萬貫其實已經達到了李慢侯的心理預期,但他認為還可以壓價。眼下送禮市場需求旺盛,完全是賣方市場,他不愁這些人不上鉤,他相信即便再提高一些,這些人也有的賺。
但為了讓這些人出更高的價格,他必須讓他們承擔的風險更小一些。這些人的經營也是有偏重的,雖然他們都想要獨吞李慢侯那些財物,可他們中有的主營金珠,有的主營美玉,他們的顧客和范圍是不同的,在他們不擅長的業務中,他們可以出價二十萬貫,那么每人只瓜分自己最精通的業務,李慢侯是不是可以賣出三十萬貫?
所以在摸透了價格后,李慢侯將所有豪商集中起來,一起去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