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宋恥 > 第二十三節 公主護軍

          第二十三節 公主護軍(5 / 6)

          散席后,侯東跟李慢侯來到侯家。侯東對李慢侯百般感激。晚上還想讓他一個小妾來陪李慢侯,李慢侯不能接受,婉拒了。侯家是蔡京心腹,現在轉到公主門下,而公主也放心,正因為侯家的富貴,一個下人的兒子,不但在杭州城里擁有大宅,還能納妾,這樣的富貴,還不忠心,那就沒有人性了。

          侯東感謝李慢侯將公主一路護送南下,對他父兄也是頗多照顧。這其實都是客套話,主要是因為李慢侯現在是公主身邊的紅人,公主南下的功勞幾乎都算到了李慢侯頭上,李慢侯加官封賞,傻子都看得出來,公主最看重李慢侯。以后大家還要在公主府里做事,李慢侯最不濟也會是公主府的司承,甚至會是公主府令,到時候都要在李慢侯手下做事,這時候不巴結,到時候就晚了。

          不但是李慢侯,李慢侯手下心腹李四也得到了照顧,酒足飯飽后,派了家妓伺候,李慢侯回來的時候,他們早已睡下。

          第二日,從葉夢得處領了公文,在軍營里點齊了三十老兵,借了一百多匹騾馬和十幾艘官船,立刻出發,沿著富春江朔流而上,兩天后就趕到了婺州(金華),向婺州知州出示了柔福公主和太監馮益的書信,以及葉夢得錦上添花主動寫的公函,婺州知州也很配合,派了官差跟隨一起去義烏和東陽。

          義烏、東陽兩縣官員雖然很奇怪,公主招護軍為什么會跑到婺州來,還跑到他們這山區縣中。李慢侯解釋說因為山民淳樸,兩縣縣令都很詫異,連忙表示山民可不淳樸,最是窮山惡水出刁民,他們兩縣常為此苦惱,因為抗捐抗稅的都是這些山民。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果然得出的結論不一樣。李慢侯還是堅持,兩縣縣令也只能配合,派出差役跟著兩人前往山區招募山民。

          時間緊迫,他沒時間一一甄別士兵,想到了這樣一個主意。他去東陽,讓李四去義烏,讓兩人都招募大量山民,十日為限,能招多少招多少,軍餉從優。標準很低,甚至比一般宋軍都低。北宋招募士兵有一些奇怪的標準,宋太宗時期,看身高,喜歡挑選身高馬大的百姓當兵,宋仁宗時期,甚至按照身高發軍餉。這種理念跟地主雇長工一樣,身材高大的,力氣就大,干活就多,出力大的多拿錢。

          李慢侯的標準不一樣,他看年齡,二十歲以下,十六歲以上,身高正常即可。同時招募的時候申明,他們是去打仗的,跟北方的蠻夷打仗,這樣讓應征的士兵都有心理準備,那些不想或者不敢打仗的山民就不會來投軍。

          沒有甄別不代表不甄別,缺乏甄別的時間和標準,他用了這樣的方式。招募的東陽山民,集中起來后,讓他們徒步趕往義烏縣城,義烏招募的山民則讓他們徒步趕往東陽,先到的山民,按一定比例選取,裁掉了發路費讓他們回去。

          十日之后,李慢侯招了近四千人,而李四招了六千多人。竟然有近萬人愿意打仗,讓李慢侯沒想到。他根據自己目前的管理能力和條件,決定先裁一半,從東陽到義烏,從義烏到東陽,只有最先趕到的一半人被留下。然后讓這些人全都趕去東陽縣集合,休息兩日后,一起出發。率先趕到金華城的一半人留下,李慢侯又在被裁的一半人中選了一些身材較為高大的兩百多人,將招募兵力擴充到三千人。

          先后經過兩次對半比例的嚴酷的淘汰后,留下的這些人幾乎個個體格強健。讓李慢侯奇怪的是,其中少有身材高大魁梧的,跟他在山里游歷時候見到的情況相悖。心想這種選拔方式,可能只能選出善于跋山涉水的健將,身材高大的負擔也重,未必就善于奔跑。

          木已成舟,重新篩選已經來不及了。將三千人百人為一都,交由一個西軍老兵統帶。這些老兵,大多都是打了一輩子仗,也只會打仗的匹夫。從少年時就開始當兵,打完仗就回鄉,有仗打了,就又被招募。運氣好的,打出來了,當了小官,本事差的,就一直蹉跎成了老兵,成了軍中的弱者,受年輕人欺負,被指派做雜役。現在突然時運來了,從雜役搖身一變,領了一都兵馬,而且李慢侯還承諾會給他們都頭身份,轉眼間他們就跟打虎的武松混一個水平了,一個個掩飾不住笑臉,帶著爆發橫財的興奮。

          對李慢侯說的話,他們也言聽計從,甚至很多人用力過猛。李慢侯讓他們帶著山民立刻出發,路上教新兵們一些行軍隊列之類的技巧,有的老兵過于敬業,軍中本流行體罰,他們揮舞著軍棍,痛打一個個排列不齊的士兵。

          這些新兵都是山民,李慢侯為了讓他們能更好的凝聚,還可以將一鄉一村,臨近的士兵分在一個都里,希望能形成曾國藩湘軍那種子弟兵的氛圍。于是一個都里,幾乎只有軍官是外人,而軍官拿著軍棍打人,山民尚未馴服,語言又不通,難免就團結起來沖突,第一天就有三個老兵被人合伙給揍了。

          李慢侯立刻將三個都的士兵全部裁撤,發了路費讓他們回家。在維護軍官威嚴方面,李慢侯毫不手軟,很快大部分士兵就老實了。只是可惜李慢侯的部隊,一仗沒打,減員三百。不過新兵們老實了起來,李慢侯來的時候,帶著官船、騾馬,拉了大量銅錢,當兵前,每個士兵都發了安家費。定下月餉標準是一貫錢,并告訴他們,出戰一次就發雙餉,每月如果出戰三次以上,發三倍軍餉。若超過十天,則額外發一年軍餉。

          北宋低級士兵月餉只有三百錢,一貫錢就已經讓這些山民眼熱,隨便算算,只要打仗,他們會拿到想都想不到的錢數,一個個異常憧憬。本來他們就習慣了械斗的人生,從小打到大,打死人不害怕,窮死人才是受罪。兩相比較,那些好容易通過層層考驗,眼看著要過上富足日子的士兵被裁,對其他人的震懾力是巨大的。

          一方面是豐厚軍餉在前面吊著,一方面是軍官棍棒在旁邊敲打,加上古代軍隊隊列要求其實很低。沒有現代那么繁瑣,就要求走路橫平豎直就可以,至于先邁左腳還是右腳,沒人會管。因此很快他們就走的有了模樣,只是氣質上還是有些懶散,外加一些野性。看著不像軍隊,倒像攔路搶劫的好漢。路上就嚇到了不少人,經過嚴州的時候,治所建德縣城甚至閉了城門,駐軍登城嚴陣以待。

          最新小說: 不做女主做系統 特種兵:開局打爆一個連 紅樓潛龍 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 明末:從游秦淮河開始 登基吧!大王! 紈绔小將軍 帝國大閑人 煙冥望阡陌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云龍
        2.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3.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