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益這些天哭了好幾次,他是真哭。
他一個太監,以前伺候王貴妃的時候,很是得意了些日子,可王貴妃死后,就開始受欺負了,成了宮里的雜役。好容易熬到王貴妃的兒子當了皇帝,大量太監、宮女被金兵抓走,他僥幸逃脫,果然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一躍而成太監總管,是皇帝的心腹,似乎朝著童貫那樣的傳奇太監方向發展。
這次突然傳出公主活著的消息,皇帝派他來確認,并讓他將公主帶回去,這樣天上掉下來的功勞,更讓他覺得他得到了天眷,誰知道沒幾天,畫風就轉了。
公主要招護軍,他見著那些本地差役不像樣,被公主哭的糊里糊涂就答應了,心想不是什么大事。結果出門招護軍的公主護軍統制一去不返,他都以為這家伙逃跑了,一想不太可能,遠大前程就在面前逃跑個什么勁,而且家眷也留在公主府里,讓他一度懷疑這家伙死了。
不管什么結果,催促公主上路,公主就是不走。倒也不跟他爭執李慢侯是不是死了,開始公主借口天寒地凍,不想上路,可是春暖花開,公主還是不走,兩個公主輪番生病。
公主走不走,遲點走,早點走,馮益倒也不急。可皇帝急了,派人來斥責他,說他連這點事都辦不好。皇帝生氣,這可把馮益嚇壞了。他的地位不就仗著跟王貴妃那點香火情嗎,這點香火情哪里禁得住皇帝的怒氣,皇帝要是覺得他不能辦事,當然會找能辦事的人,他這大總管的職務,就做到頭了。
但公主不走,他能有什么辦法,把皇帝親妹妹綁了?給他十個膽也不敢!
就這么一直拖著,拖過了正月,拖到了二月,眼看到三月,快到夏天了。
馮益本就善于察言觀色,他算是看明白了,公主就是在等他的心腹,至于為什么,馮益猜測可能是兩個公主在路上真的吃了苦頭,誰都不信,就信自家的家丁頭子。這也是人之常情,可就是苦了他馮大總管。
可算把這護軍統領盼回來了,這一走就是兩個月,拉回來一只士氣高昂的部隊,也不知道是跑哪里招兵去了,反正回來就好,真死在外面,公主又不走,皇帝又責罵,馮益估計自己得上吊。
走,自然要走。
可怎么走,走的快,走得慢,李慢侯還是能控制的。
李慢侯懷疑,他這只部隊,拉去北方真的可能直接給扔到戰場上。因為這一年多來,戰火不斷,朝廷四處拉人頭。
趙楷的皇帝做的還像模像樣,他之前躲起來,導致身邊沒有任何可用之人。終于成功拉來了一些故舊,才算穩定了局面。將抗金聞名天下的李綱調到了南京,封應天知府,讓李綱全權負責南京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