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李慢侯的到來,他可能已經渡海南下,因此他對這片海路更加熟悉。但李慢侯卻派薛寧去探路,實在是因為這兩人無法合作。李進彥跟趙立合作就沒有抵觸,他的上司李彥先就是因為為救趙立而戰死的。一方面他不抵觸繼續完成先輩的使命,另一方面趙立肯定會顧念李彥先的情誼,對他照顧。這兩人的合作,將會互相體諒。
如果說趙立死守徐州和楚州,打造出了一支守城強軍,李彥先多次沖擊金軍水寨,他手下的部隊很會打水戰。將這兩支部隊組合起來,就能沿河野戰。王襲恰好是此中高手,把這三人都放在漣水軍,不知道能擦出什么樣的火花來。
三月中旬,來海州已經十余日,一直忙的都沒空好好看過這座城市。
終于抽出了一點空,加上軍中輪休,李慢侯帶著家人在海州逛起來。
一座沿海的小城市,城邊就是海港。碼頭上有宋朝原來設置的榷場,十分冷清。監官逃的逃,死的死。商人也都還沒來,招商也需要時間。
海州平闊,城北有一片山地,甚是難得。山由大小九座山峰組成,后世稱錦屏山,此時叫朐山。最東端的山峰叫孔望山,山北、東都是大海,山西、南則是縣城。這座縣城的地理位置還是不錯的,背山面海,兼顧了安全和經濟。李慢侯在山中設了幾座營壘,堵死敵人從山北偷襲的可能,結果發現但凡他選擇的隘口,竟然都有縣城的故壘,也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將領設置的,埋沒在一片荒草之間。
城西有鹽河通往淮、泗。附近有洛要、板浦、惠澤三個鹽場,都有運河溝通。交通非常便利,唯獨缺人。
城里現在多少有了些人氣,李慢侯帶來的兩千步兵和他們的家屬,總計五千多人進駐城里。留三千在揚州,為的是一旦那些女真戰俘出現問題,可以有力量絞殺他們。五千多人加上一些本地人,總共差不多一萬出頭。哪怕以前海州只是一個小城,但一萬人也顯得過于稀少,這座城的規模,容納三萬人是合適的。
隨著大量軍屬到來,城里的商店開張了不少,經營的貨物十分有限,大多是一些衣食住行的物品,讓金枝好一番抱怨,聲稱比公主集差遠了。而且價格高昂,問著問著價格,都能跟掌柜的爭吵起來。
讓李慢侯好奇的是,這里竟然接受揚州來的糧票。原來主要消費者目前是軍屬,而這些軍屬則習慣使用糧票,竟然讓這里的商鋪都開始接受糧票。反倒是官府引發的錢引,沒人愿意接受。因為錢引在蔡京時代,還勉強能保持一定的信用,南渡之后,大肆濫發,錢引的信用早就在破產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