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蒲魯虎誅殺,把撻懶排擠出遼東后,兀術和宗干掌握了權力,宗干主政,兀術掌兵。
他們面對的局面很艱難,不艱難也不會放棄河北、陜西。
各個方面都有威脅,最東端的曷懶甸,中部的遼南、遼西,西北部還有蒙古人入寇。
以前河北陜西在手,女真人的戰線從東北拖到陜西,綿延上萬里的陸路,根本就不可能守的過來。
兀術試圖用以攻代守,先穩定陜西,在加強河北,可惜失敗了。
放棄宋地后,戰線收縮了至少一半,而且帶回了河北的女真謀克,兵力加強了一半。
情況大大好轉,但威脅并沒有消失,女真人同樣沒有一次性解決所有麻煩的力量。只能選擇逐步化解,在進攻方向上,朝議中各持己見。
宗干從政治意義出發,認為應該先收回曷懶甸,這樣可以讓邊地女真人歸心。那些邊地女真人的戰斗力是很強的,如果金國朝廷不管這些邊地女真猛安謀克,那么很快他們就不聽凋零了,曷懶甸人、曷蘇館人、里迷人都會離心。
但兀術認為,曷懶甸距離過遠,要翻越崇山峻嶺,宋人卻有海船通航,在哪里糾纏,對女真人不利。而且那里的禍亂,不會蔓延。宋人即便在那里怎么擴張,也不可能深入長白山。
兀術認為,遼西更危險。宋人控制了錦州,不但控制了遼西走廊一帶,而且打開了通往興中府的路,萬一跟那里的契丹舊部、南部的奚人六部建立聯系,變生肘腋。
也有人認為蒙古人寇邊很兇,許多邊境猛安都被劫掠,人口被掠奪,牲畜被搶走,繼續這么下去,后患無窮。蒙古人越搶越兇,越搶越強。就跟剛起兵時候的女真人一樣,剛開始誰知道什么是鐵浮屠?不都是從遼國人手里搶的嗎。這些蒙古人通過劫掠,也是越來越強,刀劍越來越精勁,幸好鎧甲還無法獲得,否則就更難制了。因此有東北地區的權貴希望,先打擊草原部落,以免他們壯大。
草原部落的壯大,也跟粘罕兩次強行南下有關。第一次就是兀術帶著大量草原部族南侵淮西,結果被掐斷尾巴,俘虜了兩萬契丹人的那次。因為感到西北部契丹人不放心,粘罕試圖將這些人交給兀術,讓兀術帶他們去宋朝搶劫,從而加強他們對女真的忠誠。這一次,造成了契丹西北部部落元氣大傷,已經無法幫助女真人抵御漠北新崛起的勢力克烈部的侵襲。
第二次,則是粘罕親自統軍,兀術為前鋒,將漠南大量部落,包括河套以北的黨項人、陰山南北的白韃靼人、云中地區的契丹人、阻卜人等部落十余萬人送到了東藩境內,目的是徹底毀滅東藩,不為土地,不為財物,就為破壞。結果這十幾萬草原部族,被東藩殺了個干干凈凈,除了個別人家放回去的,一個都沒逃出來。
這次戰斗徹底震懾了粘罕,雖然轉身,他會秘密派兀術去大名府打死了大宋一個藩王,可十幾萬草原人的損失帶來的惡果,卻綿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