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慢侯退休前,就極力阻撓林木部和女真勢力的勾結,李睿親自出面,跟林木部族達成協議。可是林木部族陽奉陰違,我行我素。李睿大權在握后,認為這是極大的威脅。女真人在西方發展已經無法控制,一旦讓他們跟林木部結盟,重返漠北的話,漠北勢必變天。
于是幾次三番警告無果后,李睿決定動手。聯合漠北三部、白韃靼部,并從遼東征募了二十萬騎兵,向林木最大部族蔑兒乞部發動了戰爭。這個大部經過兩年殘酷的戰爭后,徹底消失在了草原上。
消滅蔑兒乞人之后,林木部失去了霸主。東藩府決定將林木部納入直接管轄之下,在蔑兒乞人的土地上,北海(貝加爾湖)地區,以蘇武城為基地,建立了北海都護府。負責全面管轄林木部族,轄區北到冰海,西到烏拉爾山,東到流鬼、夜叉國的土地。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北海都護府利用流放的罪犯屯墾,修建了十幾座城池。并且直接接管林木部掌握的森林商道,派去官員進行管理,修建一些基本的道路、碼頭,維護商道正常往來。并在烏拉爾山區,常駐軍隊,修建了幾座要塞,防止女真人和林木部相互勾結。
一個三十萬人口的草原大部消失,這在草原上造成了極其強烈的沖擊。以前李慢侯執政時期在草原上積累的信用,一朝破產。漠北三族依然經常性的參加契丹人的軍事行動,可是已經開始收斂,再也不敢舉族西征,無論契丹人開出什么樣的優厚條件,他們的大汗牙兵始終不會離開部落,他們擔心一旦主力離開,他們也遭到蔑兒乞式的的打擊。草原上開始人人自危,自保心態增加,擴張慾望被壓制。
收縮的草原部族之間,因為人口增加,劫掠收獲減少,互相之間開始爭奪草場,大小戰爭不斷。主要是蒙古人和塔塔爾人之間你爭我奪,雙方圍繞也里古納河展開了反復廝殺,今天你控制了這里,明天我控制了這里,除了仇恨增加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克烈人則開始了內斗,他們的大汗不久前死亡,將部族分給了自己的弟弟和兒子,結果兒子跟叔叔立刻爆發內斗。忽兒札胡思的弟弟脫斡鄰勒可汗和古兒汗爆發大戰,先是脫斡鄰勒戰敗,然后向乃蠻部借兵又將古兒汗擊敗。可是雙方誰都沒消滅對方,克烈部分裂,開始了長期廝殺。
除了這些軍事行動之外,李睿集團還像好大喜功的帝王一樣,熱衷于興建各種規模宏大的工程。就在對草原進行征伐之前,他們修建了一條遼東運河。
這同樣是一個不從經濟角度考慮的決策。因為在遼東修建運河,肯定是無利可圖的。
修運河自然會有好處,但這種好處肯定無法彌補投入,就好像在沙漠里修高鐵也有用,但絕對入不敷出。
他們修建一條從松花江跟東遼河之間的運河,沒有任何技術障礙。因為東北平原地勢平坦,兩條河支流之間最短距離就一百多公里,而且分水嶺并不高,即便開山修河,用堤壩儲水都不是問題。
東藩府選擇的方案并沒有翻越分水嶺,而是在松花江干流上直接取水通往遼河干流,即便是干流取水,直線距離充其量五百里,但他們選擇了一條近千里長的曲折方案,因為他們要求自流。兩條河流之間,是遼闊的松遼平原,海拔低、地勢平,但要保持自流,也無法采取直線方案,因此他們大量曲折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