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報紙,還真是……報紙啊。”盤坐在地上,翻看著手中的明報,陳魁自言自語道,現在是屬于休息時間。
手中這張報紙,怎么說呢。
非常符合陳魁對于報紙的原始認知。
何為報紙?
度娘說了,報紙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
這份《明報》上刊登的,無一例外,全都是大事新聞,一部分甚至是去年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填滿報紙,評論倒也有不少,但是內容在陳魁看起來有點扯,比磚家還專家,整張報紙沒有半點花邊新聞或者是賽馬、球賽等方面的消息,這也是現在香港主流社會對于報紙的認知。
《明報》前身是抗日愛國報紙,“明”有光明之意,創辦時間超過三年,在那段特殊的時期,大家憑著胸中的一腔熱血,不計回報地做報紙,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戰爭已經結束,香港的光明已經到來,但是明報卻面臨著黑暗,如何活下去成為了最大問題。
最近,整個報社上下,甚至許多一路跟隨的讀者,都在考慮《明報》的出路在何方,畢竟這是大家的心血,渡過了那段最為艱難的歲月,誰也不愿意看著《明報》就這樣消失。
“或許,我可以連載。”
既然暫時也找不到其他賺大錢的路子,那就先寫,在報紙上面連載。
報紙的銷量好壞,歸根到底還是要看讀者對報紙的黏性,而就是很好的形式,日后那份大名鼎鼎的《明報》,早期不就是靠金老爺子的筆桿子撐起來的。
其實在報紙上面連載長篇,也不是陳魁的獨創,這種形式,早在19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到20世紀初,很多報紙更是開設了連載專欄,如《官場現形記》、《南渡錄演義》等都是在報紙上刊登發表,取得了不小的反響。
但是有趣的是,現在的香港反而取消了連載專欄,因為業內普遍認為新聞輿論才是報紙的陣地,刊登不應該是報紙的任務,要把有限的版面放在傳播信息、引導輿論上面。
自己完全可以做開天辟地第一人,至于寫什么,陳魁的腦海中,第一時間就冒出了兩個字——武俠。
武俠,日后可不就是在香港發展起來的,并且傳遍了整個華人世界,自己既然走了一趟,怎么就不能做那第一人呢!
日占期剛剛結束,愛國題材還很有市場,陳魁打算寫一部抗擊外敵、保家衛國的武俠作品,明朝的抗倭題材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為了檢驗市場,還是先寫一部中短篇的試試水吧。”
香港日后有武俠發展的肥沃土壤,但是那畢竟是十幾二十年之后的事情,為了保險起見,陳魁打算先試試水,畢竟這是時代,文章是需要作者一個字一個字寫的,沒有電腦,寫得太長,市場又不好,那就要分分鐘鐘切腹自盡了。
前世,陳魁曾寫過網文,雖然收入各方面非常一般,畢竟也算是半個行內人,對于一些經典的套路爛熟于心,將那些情節放在這個時代,絕對新鮮。
前世陳魁出于好奇,看過金老爺子武俠的連載版,也就是那些武俠經典的最初版本,絕對稱不上優秀,只是金老爺子活得久,經過不斷的修改和完善,才成為經典。
“我陳某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算不能超越金老爺子,怎么說日后也得和金老爺子平齊吧。”
“阿魁,休息呢?”陳魁正在構思架構和劇情,卻被人打斷了思緒,抬頭一看,馮婆彎著腰走了進來。
“馮嫲,您怎么來了。”陳魁趕緊起身,下意識地上前想要扶住馮婆,不過卻被馮婆靈活躲過了。
“我有那么老嘛,還需要你扶。”馮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