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叔,你想競爭議員?”陳魁手中的筷子一頓,問道。
1946年5月1號,在倫敦休養了半年多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終于康復,重返香港恢復總督職務,在復職演講的時候,他宣布了一項設立市議會的計劃。
“我通過內部得到的消息,這次總督一心要推動市議會方案,這是難得的好機會,我的條件,正好符合總督提出來的要求,所以打算試一試,阿魁你腦子好使,多給叔提點建議。”肥波道。
楊慕琦應該算是歷任香港總督中最苦逼的一位,無條件投降之后,就被關進了集中營,三年下來,被折磨得不像人樣,在倫敦養了大半年傷,才重返工作崗位。
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復任之后的楊慕琦提出了一條大膽的政改方案,希望“香港市民有更多責任去管理自己的事務”,史稱“楊慕琦計劃”。
簡單說就是要設立市議會,通過議會管理一部分公共事務,其中三分一則屬委任,其余三分之二議員為民選,民選議員一半由華人直選,肥波就想爭取華人議員,他也確實有這個資格。
肥波原名鄭波,是洪震南的生死之交,身形肥胖,大家都很少稱呼他的名字,而是直接稱其為“肥波”,在葉問宇宙中,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光復之后,憑借戰時功勞當了警察,現任警長,主要負責利東街、皇后大道東這一片區域的治安管理。
現在的警察,可遠沒有60年代那么風光,是一個危險性很高的職業,一些膽大的團伙,甚至敢直接攻擊警局,橫尸街頭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不過因為肥波是洪震南的兄弟,在這片區域,倒也不用過于擔心,兩人一明一暗,基本上控制這一片地區。
“肥叔,我不建議你在上面浪費精力和金錢。”陳魁直接了當地說道。
“啊,為什么?”肥波和洪震南都沒想到陳魁會建議他們放棄。
“說實話,我認為這項計劃就算通過,也無法實現。”陳魁說道。
作為一個后來者,陳魁知道,這個“楊慕琦計劃”,最終將不了了之,一來是各方的利益無法統一,何況現在香港是百廢待興,大多數人甚至連吃飯、睡覺的大問題還未解決,哪有心思去考慮什么管理事務這等大事,二來是楊慕琦的任期只剩下不到一年時間,快退休的他,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推進這項計劃。
而且現在世界局勢越來越復雜,尤其是北邊的局勢,牽扯了太多精力。
“你說得確實有道理,但是我覺得這個風險值得冒,如果能當上議員,那一切都是值得的。”聽完陳魁的理由之后,肥波依舊堅持。
“肥叔,既然如此,那我建議你先不要花大錢,先做一些前期準備,比如整理治安和那幫鬼佬打好關系。”陳魁說道。
洪震南和肥波都是在抗戰中有大功勞的人,現在的地位和勢力都不算差,按照這個趨勢,日后就算當不了一方霸主,也不會像電影中那么無奈,守著魚檔,盯著買門票的那點錢。
想來應該就是在這次市議員的選舉中,兩人耗費了太多的財力和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