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報社。
“忠叔,這份統計沒錯吧,真實銷量竟然接近六萬?”陳魁手中拿著一張單子,頗為不可思議地說道。
“沒看錯。”劉文忠笑道。
劉文忠,現任明報主編,明報創始人,第二大股東,年紀與洪震南相仿,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一頭黑中雜白的短發,身上帶著一股書生的氣質,很有精神。
之所以說“真實銷量”,是因為還存在一個“虛假銷量”。
雖然有點丟臉,但這就是事實,現在香港的報社,有一家算一家,為了數據的好看,都會對數據進行注水,動不動就上六位數的銷量,按照劉文忠的推測,目前香港看報的人,都不一定有十萬,由此也可以看出,明報將近六萬的銷量,到底是有多嚇人,所以陳魁看到這份數據,才會如此驚訝。
實際上玩的就是贈報這種套路,良心一點的買一送一,最夸張的有買一送萬,數據虛高嚴重,一切都是為了數據好看,現在香港的報業,大部分都是虧錢的,文化荒漠之名,名副其實。
好在,明報已經開始賺錢了,雖然不多,卻也極為難得。
“這還得多虧了你的大明英豪傳,這兩天正連載到結尾的**部分,所以才能有這個銷量,等下周完本,數據就又會下去了,如果能穩定在三萬,那就算成功了。”劉文忠說道。
《大明英豪傳》是陳魁以戚繼光抗倭為背景所寫的一部武俠,主角就是戚繼光,是陳魁連載的第三部武俠,也是第一部長篇。
“新派武俠之父”這個稱號如今已經落到陳魁頭上,他有了自己的一批武俠擁躉,每天都能收到上百封的讀者來信,不過比較遺憾的是,這些粉絲多是糙大漢,沒有靚妹子。
“忠叔,你這是在催稿啊。”陳魁笑道。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劉文忠直接點點頭。
去年,陳魁成為明報大股東之后,對明報進行了一場大刀闊斧的大改革,從版面到內容,都煥然一新,報紙的逼格也提升了許多,但是奈何現在香港的文化氣息還不濃,銷量碰到了天花板。
改革雖然讓明報走出了困境,但是讀者依舊有限,畢竟看報的人上限就在那里擺著,從目前情況來看,真正吸引大量讀者的,依舊是陳魁連載的武俠,這點從每天報社收到的信件就能看出來,一半收件人都是陳魁。
“不瞞忠叔,其實大綱已經完成,過幾天,我就開始動筆。”陳魁說道。
“還是武俠?”
“對,不過這次我做了個小改動,我打算將武俠和懸疑推理結合起來。”
“懸疑推理和武俠?”
“對,我打算寫狄仁杰,神探狄仁杰。”
“懸疑嗎?”劉文忠眉頭微皺,心中暗自思索著,是不是勸一勸陳魁,倒不是他不信任陳魁的能力,而是他覺得現在沒有必要創新,太過于冒險了,繼續寫武俠,比較保險。
另外還有一個歷史遺留的原因,那就是偵探題材在香港報業的黑歷史,前文說過,在陳魁之前,香港報紙都沒有連載,其實一開始還是有報紙連載的,而且就是偵探,結果是,連載過的報紙,都倒閉了,因為寫得太垃圾,最后連載就和報紙分道揚鑣了。
“忠叔放心,我寫的是多個故事,相互獨立,如果到時候行情不好,就不寫了。”陳魁說道。
陳魁自然有信心能將寫好,但是這種事情說不明白,與其浪費口舌解釋,還不如到時候讓事實說話。
“那就好,那就好。”聽到陳魁的解釋,劉文忠這才放下心,現在明報的口碑已經建立,完全經受得起一兩次失敗,哪怕失敗了一次,之后再寫武俠,也不會流失太多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