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所謂矮種子馬,其實就是蒙古馬,因為個頭比較矮,才得了這樣一個稱呼。
陳魁這些年花大價錢,專門讓馬販子從北方草原上買來的,這種馬的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一個字——矮,比目前主流的戰馬要矮上許多,體型矮,被認為不合適戰場沖殺,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導致這種戰馬并不太受歡迎,馬販子也是花了不少的精力,才好不容易找到了上千匹符合陳魁要求的。
矮種子馬的優點也很明顯,個子矮,重心穩,雖然速度一般,但耐力極強。
蒙古馬。
或許你已經想到了,不錯,陳魁打算用日后蒙古騎兵縱橫亞歐大陸,無往不勝的戰法,來會一會禁軍,看看郝思文這位奇男子有什么本事破解這一招。
簡單說就是放風箏,基本原理就是在運動中,在與敵軍保持一定距離的前提下,利用箭矢遠程殺傷對手。
當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尤其是要成規模,更是難上加難!
如果對手是步兵,那一切還好說,騎兵可以放慢速度,慢慢磨,反正兩條腿怎么也跑不過四條腿的,但如果對手是騎兵的話,那事情就麻煩了,尤其是當對方的數量還超過我軍的時候,那簡直就是地獄模式。
這意味著我軍騎兵必須在保持全速沖鋒的情況下,不用手控制馬匹,能用雙手搭弓射箭,而且還必須保證一定的效率,只要想想,就知道其中的難度,這要求騎兵有極強的馬術、弓術、體力以及紀律。
啥,為什么要保持全速?
廢話,對方騎兵全速,你不全速,那就不是放風箏,而是羊入虎口,自尋死路!
這也是陳魁要讓近衛軍換騎矮種子馬的原因,矮種子馬個頭矮,重心低,即便是在運動中,也不會輕易落馬;耐力強,能長時間奔跑作戰,不會因為體力問題被對方給追上,這是放風箏的前提,而換成皮甲以及卸掉不需要的東西,則是為了在削弱防御的情況下,盡可能減輕負重,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
優秀的馬術,保證騎兵能不用手牽來引韁繩控制馬匹;優秀的弓術則是殺敵的最大保證;充沛的體力自然就更不用多說,不管是彎弓射箭還是策馬奔騰,都需要有優秀的體能作為保證;而嚴明的紀律,能保證了全軍行動統一,不至于出現自相殘殺的情況。
目前在梁山上,能做完美符合要求的,有且只有近衛軍,更加準確的說,是符合要求的,全部都被編入到近衛軍。
擁有《御馬圖》的陳魁,知道該如何訓練和施展,說起來這也是個bug,寫于唐朝的《御馬圖》又怎么會記錄蒙古騎兵的戰法,不過想想連武道天書都能存在,這種問題,似乎也算不上什么大問題。
稍作準備之后,陳魁率軍出發,直接從側后方殺出,直取禁軍前軍。
PS:第九更,打賞雖然還沒累計到加更標準,就提前兌現了,算是找了個名正言順的加更理由,莫須有不好。(繼續瘋狂暗示)
今天十更是沒戲了,太累,休息了,該死的茍老板,上架二十四小時內十更,也是可以的吧(認真臉)。
然后繼續求支持!
感謝“0喵大人0”2000起點幣、“龍吟風月”1000起點幣、“歐谷雨”、“劍拾憶”、“leifeng1570”各自500起點幣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