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萬圍困二十萬,似乎有些荒謬,但是這一幕確確實實地發生了,就在洛陽城下。
此時,在宋軍眼中,梁山軍已經成為了“恐懼”的代名詞,比當年的契丹人還要可怕,而一旦軍隊有了這種想法,那么這支軍隊,就基本上算是廢了。
抗日早期,日軍為何節節勝利,除了硬性條件上的差距之外,日軍不可戰勝的印象也極大的影響了我軍的軍心,有縣城竟然舉城對兩個受傷經過的日軍士兵投降,想想多么不可思議,但人心就是如此。
金兵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這雖然說明金兵的厲害,卻又何嘗不是體現宋軍對金兵的恐懼,恐懼,是一種極為神奇的情緒。
河南府的這二十萬大軍,前后堅持了不到十五天時間,就被梁山攻破城池,讓趙佶滿懷期待的那二十萬大軍,一點都不給這位官家半點面子,成建制地投降了梁山。
真是生活處處有驚喜,原本陳魁認為要等山西地區的王寅大軍南下與自己匯合之后,才能有足夠的兵力拿下河南府,卻沒想到,對手太不經打。
還沒用力呢,就倒下了。
與王寅大軍匯合之后,梁山繼續西進,最后被種家軍攔在了潼關外,趙佶和滿朝文武這才松了口氣,終于不用在繼續遷都了。
而就在開封被陳魁攻下的時候,梁山的第三路軍出現了,這一路比較特殊,來自于海上,阮氏三雄帶十萬水軍和十萬步軍從琉球出發,兵分三路,在三個不同的地方登陸,同時龐萬春、朱武帶著五萬大軍從淮西南下,兩路合擊,席卷江南,將方臘、宋江都給處理了,然后引兵西進,與南下的王寅大軍一起,占領荊楚、嶺南等地。
至此,梁山停手。
堂堂的大宋王朝,如今就只剩下關中和巴蜀地區,反倒是淪為了一個地方小勢力,關鍵是,這兩地還有許多百姓因為活不下去而起義,因為我們的趙佶皇帝,依舊過著他那原本的生活,萬歲山,還是得建啊!
一年之后,因為北邊的金國以少勝多,擊敗了大遼的三十萬大軍,殺死了大將軍兀顏光,梁山立即出兵,由陳魁親自領精兵十萬,北上伐遼,最終先金國一步,拿下燕京,俘虜了郎主耶律輝,遼國名義上投降了梁山。
在燕京城外,陳魁親率三千最為精銳的近衛軍,與完顏阿骨打的一萬大金騎兵正面交戰,最終以少勝多,以極為慘痛的代價,擊敗金兵,完顏阿骨打面部中了陳魁一箭,回去之后,不到三個月就撒手歸天。
雖然完顏阿骨打的后代中,也不乏金兀術這樣的優秀將領,可惜他們畢竟不是完顏阿骨打這種開拓基業的一代梟雄,而氣勢如虹的梁山也并非歷史上那個死氣沉沉的北宋王朝,兩年之后,大金滅國,陳魁將所有女真人遷入關內。
隨后是西遼、西夏、大宋、大理、吐蕃,這些勢力逐一被陳魁剪滅,五代之后就分崩離析的華夏大地,終于在陳魁手中完成了一統。
PS:感謝“北郭茶博士”和“風靈十五”的打賞支持。
(本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