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公司還有個股東,叫軟銀。
張益達也是服了,孫老板果然厲害,全世界的打車公司都被他投了個遍,美國的Uber,中國的嘀嘀,東南亞的Grab……
Zato,印度版“大眾點評”,估值2億~3億美元。
它還有個去年8月份才成立的競爭對手,叫Swiggy,相當于印度版“餓了么”,估值比它低,撐死幾千萬美元。
這兩家公司,張益達都想投。
InMobi,印度第一個獨角獸企業也是全球移動廣告巨頭。
抖視將來要進入印度市場,免不了跟他的合作。
聽起來很牛掰,可是這家公司的估值幾年沒漲了,就一直是10億美元。
投資就算了,合作一下還是可以的。
Quikr,印度版“58同城”,剛完成1.5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超7.5億美元。
增值潛力不大,張益達很快下了定義。
Hike,印度版“微信”,由印度“王撕聰”創辦的。他老爸是印度電信大亨蘇尼爾·巴帝·米塔爾。
企鵝的微信在印度出海不利,就扶持了這位兄弟。
估值水分有點大,5-8億美元。
Byju's,印度版“好未來”,估值1-2億美元。
還處于較為早期的發展階段,但過幾年會成為印度前五大獨角獸。
張益達對這公司有一些印象,覺得可以入股一筆。
BillDesk,線上支付公司,信息不多,上一輪融資都是12年的A輪了,近三年沒有融資。
Mobikwik,也是一家電子錢包公司,才完成2500萬美元B輪融資,估值不超過1億美元。
對于這兩家支付公司,張益達想收購或者控股一家。
杰克馬在印度的那套很成功,可以復制一下,打造一個印度版“魔寶支付”出來。
PolicyBazaar,印度版“平安好醫生”,保險科技公司,估值4億美元。
這家公司,張益達也挺有興趣的,適合作為戰略投資或者收購目標。
Delhivery,印度版“順風快遞”,估值3~3.5億美元。
OYO酒店,創始人RiteshAgarwal,17歲輟學創業……
張益達知道這是誰了。這兄弟中文名叫李泰熙,后來還把生意做到中國來了。OYO也成為了估值超50億美元的獨角獸。
這人大學輟學創業,6年時間,做出來一家50億美金的獨角獸。
除了自己以外,張益達覺得他可能是最近幾年開掛最厲害的人了……
早幾年還有個扎克伯格和馬斯克……
把蘭瀾提交上來的幾十家印度公司的資料都仔仔細細完了以后,又看了看蘭瀾給出的總結:
印度本土投資機構在互聯網和科技創企的投資中,主要是投種子期、天使期,在B輪以后的投資中,因為資金管理數量的限制,很少能夠繼續加注投資。
我建議公司主要投資成熟期項目,接力印度本土投資機構,就B輪及以后的企業作為投資重點。
張益達把有意向的目標都圈出來了,準備明天跟蘭瀾商討一番。
另外,要完成這么多項目的投資,銳向的資金有些不夠用了。
二期產業基金才募集完沒多久,短時間是沒辦法再募集了。
進行一次股權融資或許是唯一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