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政治的動蕩、時局的不穩定,使華人華僑在當地發展可謂舉步維艱。
但金光集團自創立之日起,就始終將事業觸角緊密地依附在與百姓吃穿用相關的民生經濟上,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金光的發展,也稱得上是于亂世中閑庭信步。
張益達最佩服的也是這一點,深謀遠慮啊!金光集團這種實業集團的抗風險性,比互聯網集團,金融集團要強得多。
聽老先生停停頓頓講了大半個小時,話語中雖然有很多重復,甚至夾雜著閩省方言,張益達也沒表現出任何不耐煩的樣子,反而聽得津津有味。
黃希文看了苦笑一聲,爺爺這神志不清醒了,別不是把張益達當成自己了。
講著講著,黃奕聰居然睡著了……
張益達幾人離開了療養室,黃志源又挽留張益達,在家里一起共進了晚宴。
吃飯的時候,看著黃家一大家子幾十口人,張益達不禁頭皮發麻,這真的是財閥,換一般人來,吃都給你吃窮了。
黃奕聰先生有六子二女,子女再開枝散葉,最大的第四代長子長孫女黃霂浠比張益達還要大一歲,今年都22歲了。
李文正家族人口更多,將近100口人。他妻子要求每個子女最好生6個孩子,最少也要生4個。
“這位是中國大陸來的張益達先生,銳向金融科技集團的董事長。”
黃志源給一眾兄弟姐妹,還有兒女,侄兒侄女,孫子孫女,侄孫侄孫女介紹起張益達。
幾個幾歲,十幾歲的小孩子好奇的看著張益達這位客人,成年人就不一樣了,不少人都知道張益達這么一號人物。
就算不了解張益達的,旁邊人也湊過去給他科普了一番。
張益達看著幾十雙眼睛看著自己,幸虧習慣了大場面,不然怕是得出糗。他給眾人打招呼道:“先生們,女士們,還有小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一眾小孩哈哈大笑,一名60多歲的老者站起身,和張益達握了握手,說:“張先生你好,我是黃鴻年。”
“黃先生,你好,很高興認識你。”
張益達眼睛一亮,這位爺也是個傳奇。
12歲被黃奕聰先生丟到中國來讀書學習,富二代60年代去插隊當知青……
據說可能是唯一一個有知青下鄉經歷的華僑……
不過這些吃苦生活也把他鍛煉出來了,長大以后,有大哥在前,繼承不了太多家業的他獨闖美國、新加坡等地炒房,賺到了很多錢。
1992年曾經做過一件震撼世界的事情,他在1年之內,花了100多億,在中國收購了200家國企,組成了中策集團。
把收購來的工廠合并,然后再打包到美國、加拿大等地上市融資,然后再把資金帶來中國擴大建設。
2000年,他把一家叫做得佳信的殼公司賣給李澤楷,李澤楷又把自己盈動數碼的資產注入在殼公司,隨后又組成了電訊盈科,市值一度高度5600億港幣。
李澤楷在他的幫助下,大賺了數百億港元,割哭了一大堆韭菜……
這是一個極其擅長資本運作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