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達也看過網絡,自然理解“等更”那種抓耳撓腮,恨不得把作者抓起來打一頓。
其實,這種方式也是在“逼迫”一部分讀者進行付費。
只是這種方式并沒有強制性而已,有經濟條件的,想更快看到更多章節的,那就付費好了。
沒有那個經濟條件的,就等等再看好了。
賴靜平又說:“之所以推行這種機制,還是跟我判斷的強制付費機制目前并不特別適合英語世界的生態有關。
首先,剛剛出現不久的中國網絡與在英語世界已經極度發達的其他娛樂形式諸如游戲、電影相比,并沒有多大優勢。
免費是吸引讀者的重要手段,全面收費必定會導致讀者的大量流失以及盜版網站的興盛。
其次,定價的標準也很難確定,武俠世界的讀者來源非常豐富。
而北美地區的讀者和來自拉美、東南亞地區的讀者所能承受的價格有天壤之別,定價高則付費讀者太少,定價低則收入不夠。”
“好了,我都明白了。”
張益達看著賴靜平,笑著問道:“你覺得中國網文有沒有可能像東瀛動漫、韓劇那樣,成為一種主流文化輸出?”
賴靜平非常堅定的說道:“可以,但這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才行,甚至政策支持才行。
東瀛動漫、韓國娛樂,都是他們各自國家的支柱性產業。
當然,這是指宏觀層面。
從微觀層面來講,翻譯團隊專業度、曝光度、字數、針對性等等都成了制約中國網文在海外的傳播更上一個臺階的桎梏。
具體一點就是需要大量并且專業的翻譯團隊,翻譯成千上萬部精品網絡,以吸引更多海外用戶。
曝光度的話,如果有張先生旗下Musical.ly這種覆蓋全球幾億年輕用戶的短視頻軟件幫助宣傳最好不過了。
字數則是指中國網文太長了,翻譯難度太大了,耗時也長。
如果像東瀛輕那樣,幾十萬字一部的話,翻譯和傳播速度都可以加快。
總之,不能太水了!文字還得盡量壓縮。
針對性這點也很重要,東方仙俠一類的,專業術語比如說“七十二變”、“肉身成圣”,中國人只要看過西游記都懂。
但是翻譯的話,要解釋一大通。還可能詞不達意。
又比如“天地自然,穢炁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這樣的道教術語,直接就讓英語世界的譯者崩潰了。
事實上,盤龍當初之所以那么受歡迎,是因為它是西方玄幻。
一說騎士、魔法、巨龍,大家都懂!
我的建議是,在目標市場背景下進行創作。
比如說目標市場是法國,我們就寫“主角穿越到18世紀末期,幫助拿破侖征戰天下,統一歐陸……”
比如說目標市場是阿拉伯國家,我們就寫“主角穿越成薩拉丁的手下,在薩拉丁死后,繼續秉承遺志,帶領阿拉伯世界對抗邪惡的十字軍,攻占君士坦丁堡……”
……”
張益達聽得一陣抽搐,真的是腦洞大開,這賴靜平真的是一位人才。
對于文化輸出這件事,張益達一向是支持的。
五千年的文明古國,雖然近年來腰包鼓起來了,但是卻喪失了文化自信。
網文一旦輸出成功,還要帶動中國一連串的文娛產業。
張益達笑道:“其實吧,銳向數字科技集團一直在專注文本AI的研發,目前在財經快訊領域已經投入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