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是我的學生,不過,他還不是研究生。”陳衛龍教授干咳了兩聲不好意思地介紹。
“額!還是本科生啊!大四嗎?”張勇生教授好奇地問。
“張教授,我是16屆的學生。”周青不慌不忙,老實回應道。
聞言,張勇生教授臉上突然露出一絲不可察覺的微笑,追問道:“嗯,你的設計,陳教授有跟我說過,確實很有想法,有一點參考價值,不過,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對于張勇生教授的判斷,周青并不意外,畢竟這個設計是他不斷與研發中心‘磨合’,‘調整’敲定的研發方向,成功的幾率很大,但也不能保證百分百成功。
研發中心這種‘逆天神器’都有研發失敗的可能,換到張勇生這里,他這個說法應該已經很委婉了。
“張教授,我認為,科學研究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哪怕有萬分之一的機會,都可以挑戰嘗試,您覺得呢!”周青理解地笑了笑,反問道。
聽了周青的回答,張勇生教授微微一怔,仔細打量起周青,不由對他另眼相看起來,小小年紀就能有這樣的認知,這樣的態度,真不容易啊!
不過,一座大學學府匯集了各省少年俊杰,張勇生教授見過不少‘人中龍鳳’,同樣,夸夸其談,眼高手低之輩也沒少見,僅僅憑這一點,周青還入不了張勇生教授的眼。
“你的設計原理我大體了解了一下,你所設計的‘肌電感應設備’最終核心目的是:通過采集控制肌肉電信號,最終達到采集大腦精準的指令,……,這個思路確實不錯,不過,我有幾個問題想問你。”張勇生教授看著周青,拷問道。
“額!教授您請問!”周青微微一慌,硬著頭皮道。
雖然已經明確了設計思路,不過,很多問題還沒有解決,張勇生教授的提問太復雜的話,恐怕很難做出正確的回答。
“放心!我不是故意刁難你,問題回答不上來不要緊,我只想通過這些問題讓你清楚你在做什么樣的研究!”看出周青的緊張,張勇生教授微微一笑,安撫道。
“謝謝,教授,您問吧!”周青明白地點了點頭。
“嗯,你的設計最大的核心是采集電信號,獲取腦獲得產生的‘電流’,那么,你知道人腦‘活動’所謂的生物電的電流是多大嗎?根據能量守恒定則,隨距離上升,可檢測到信號有效距離多遠,檢測元件的靈敏度如何判定?有效單位是多少?使用何種算法對收集到的電波,能得到哪幾種有效波形?如何進行篩選剔別?……。這些你了解過嗎?”張勇生教授看著周青,突然拋出了一連串問題。
停頓了一下,張勇生教授看著周青,繼續問:“如果實現以上功能,儀器多大功率?設備體積大概是多少?你打算哪家公司芯片,用哪種采集器?還有你所謂生物電信號反饋是如何反饋?電波信號和生物電信號如何轉化?算法如何選擇??你以為這所謂'不同信號交流'說起來簡單,實際很容易實現?光一個電信號采集,沒有算法支持,沒有采集器材,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就不可能實現,更何況識別?不考慮信號衰減?不考慮功率?不考慮雜音處理?不考慮接受功率?不考慮穩定性?……。”
周青看著張勇生教授微微發呆,沒想到他會突然‘發飆’,一下子問他這么多問題,他都不知道從哪里作答了。
看著‘目光呆滯’的周青,本就沒有指望他回答問題,張勇生教授嘆了口氣,苦口婆心地勸道:“小伙子,這種項目不是你一個人能玩得動的,我勸你收了這心思,好好學習,將基礎打牢了才是正經,不要好高騖遠。”
聞言,周青‘瞠目結舌’地看著張勇生教授,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