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還允許姐姐我有愛心了?”吳宣萱撇了撇嘴,“反正這些錢不捐出去,到最后也被家里霍霍完了。”
周靖尷尬的撓了撓頭,吳宣萱家里的情況,的確夠復雜的,她的母親跟哥哥吳宣國,確實一言難盡。
“行,等過兩年咱兩一起搞慈善,爭取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學上。”周靖笑著點頭道。
安排好燕京的事情以后,周靖24號那天又來到了申城,和在那里的古柏匯合之后,一起出發前往樂山村。
在新舟機場下了飛機之后,周靖以及古柏一行人又是坐大巴、又是換公交,好不容易到達了鎮中心,最后又坐上了村長安排過來的農用三輪車,這才來到了樂山村。
樂山村是樂山鎮下轄的一個小山村,村落周圍被群山環繞,灌木林地隨處可見,環境倒是挺優美的,只不過村莊的條件,著實有點寒酸。
全村只有一條通往鎮中心的公路,其余的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想要坐公交,還得先到鎮中心,村里面只有少數幾家蓋起了小樓房,絕大多數還是住在那種老式的磚瓦房。
而且,這一路上走來,周靖很少看到青壯年,基本上都是婦孺老幼,聽說有人來了,一個個全都走出來圍觀。
“村里的年輕人,有能力都出去打工了,就剩下我們這些留在家里帶帶孩子,種種田什么的。”
已經五十多歲的村長,看出了周靖的疑惑,用很不標準的普通話解釋道。
“這幾個人是誰呀,長得可真俊,比我們家那口子強上一百倍。”
“不認識,但看起來挺有錢的,村長說是來我們這里,給孩子們建學校的。”
“真的假的?該不會又是騙人的吧。”
村里面幾個婦女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指著周靖以及古柏等人議論道。
山村里面連用電都比較困難,更不用說電視機了,就算有電視,因為山里信號差,也收不到幾個臺,再加上這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出過鎮,所以認識周靖以及古柏的人并不多。
“村長,這些孩子要是上學的話,一般都去哪里呢?”
進了村之后,一行人來到了村委會,周靖好奇的問道。
“整個樂山鎮也就三所小學,而且有兩個是在鎮上,還有一個在別的村,想要上學的話,至少要走一個小時的路程。”一旁的古柏回答道。
“這還是好的呢,遇上下雨天,根本就沒法出去,而且大多數家里,也沒有閑錢讓孩子上學,村里的孩子,除了下田干活,也就會抓點泥鰍、捕捕魚什么的了,一代代傳下來,樂山村到現在也沒幾個認字的人。”
村長嘆了口氣,無奈的補充道。
周靖不禁動容,生在蘇浙一帶的他,從沒想過國內還有如此落后的地方,同樣是農村,蘇浙那邊早就已經家家小樓房了,很少說有連學都上不起的人。
更何況還是在義務教育階段。
“村長,我們來投資建學這件事,想必您也知道了,學校的地址選好了嗎?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盡可能快的動工。”
了解到這里的情況之后,周靖甚至一刻都不想等,恨不得馬上就能建好學校。
“選好了,早就選好了。”村長聞言,忙不迭地點了點頭,“我們接到通知之后,第一時間就把學校的地址給定了下來,就在村委會的后面,我帶你們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