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誰能想到這才過了三個多月,腦機社竟然重新挑起了這個話題。
于是,借著互聯網記憶,當初立項的八個項目重新被熱心的網友們扒了出來。
同時因為暢享科技并沒有在官網上公布是哪項技術有了突破,也瞬間勾起了很多網友的好奇心。
于是網絡上這個話題算是又炒了起來。
網絡上的熱炒是一方面,腦機社內部大群這些天卻是直接爆發了。
內部肯定是知道是固態高能電池組取得了突破,這很好猜。
畢竟整個腦機社目前總計才一百多人,八個項目團隊就有七十六人。
即便研究電池這個小組嚴格遵循保密協定,隨便找其他七個項目小組成員用排除法,也能得知取得突破的是哪個小組。
現在唯一不知道的就是電池組的項目重大突破是到哪一步了。
畢竟官方也沒說的很清楚,只用了一個重大突破概括。
到是有不少同學私下里問過熟識的小組成員,很可惜的是根本得不到回應。
先不說整個小組本來就忙得腳不沾地,還有保密原則卡著,小組成員們自己也是希望能到最后一刻在給大家一個驚喜的。當然就算想炫耀也很麻煩,關鍵時刻手機都被沒收了。每天都是專門安排時間通過座機跟家里打電話。
所以群里討論的熱鬧,但是他們八個卻是沒法參與的。
當然,他們肯定要比群里其他同學更為激動。
所有測試做完之后,所有人都等著在發布會上一鳴驚人呢。
雖然韓景昌已經不怎么來實驗室,但他們還是一遍又一遍的為發布會上的展示做著準備。
除了PPT之外,八個人還經常湊在一起,商量著該如何讓大家見識一下新電池的威力。
商量出具體措施之后,就是聯系發布會的工作人員,為他們準備其他外接設備。
總之內部興奮的一塌糊涂。
……
王宇飛決定不直接跟潛在合作廠商通消息,而是在嚴格保密的情況下準備一場盛大的發布會當然也有自己的考慮。
說白了,他要為腦機社正名。
事實證明,只要腦機社的成員足夠優秀,提前接觸到專業性更強的內容并不是拔苗助長。
當然,主要是王宇飛有信心引導這些人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不管怎么說,腦機社作為未來暢想科技重要的人才篩選基地,是不容有失的。
之前發生的那些問題,讓腦機社停滯了近四個月的時間,那么現在當然要借著這次發布會帶來的影響,將之前浪費的時間重新搶回來。
大家都說這些項目是拔苗助長,那么現在我們證明了腦機社有能力將這些項目變成真正的技術,誰還敢說這事拔苗助長?誰還敢對腦機社的成員評頭論足?
這才是發布會的終極目的。
賺錢是次要的,名聲一定要響!
當然王宇飛并沒有在發布會這塊花費太多精力,公司有專門的人負責這一塊。
他現在主要忙碌的是自己的量子智腦實驗室。
實驗室所有助理研究員基本已經就位。
他自然是整個實驗室的核心,曹師兄擔任實驗室主任,從腦機研究所挖來的十二位師兄跟五位師姐統一都是助理研究員,然后就是路余馨跟施緒林專門處理實驗室的數據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