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弄出來一個生化危機,我特么上哪哭去?
拋開朊病毒不管,陸離虛擬出了酵母蛋白和轉錄酶蛋白,開始做融合實驗。
電子顯微鏡下,兩種蛋白分子飄浮在培養液中,彼此毫不相干,完全形同陌路。
正常情況下,這兩種蛋白根本不相容,也沒有交互反應。
所以……基因芯片所需的蛋白分子,應該還需要通過某種手段合成。
陸離扭頭看了看旁邊的顯示屏中顯示出來的朊病毒,微微皺了皺眉頭。
難道……真的需要用上朊病毒?
陸離滿臉無奈,朊病毒這么危險的東西,打死我不會用的。
呃……真香!
下一刻,陸離虛擬出了一個朊病毒,添加到了之前的培養液中。
然后……效果截然不同。
朊病毒似乎是一種催化劑,當朊病毒添加到培養液中的時候,酵母蛋白和轉錄酶引起了激烈的反應。
兩種蛋白急速分解,急速融合,構成了一種全新的蛋白分子。
取出這枚全新的蛋白分子,再一次進行分子結構對比,然后……100%匹配!
成功了!
陸離已經制備出構建基因芯片所需的蛋白分子了。生物計算機,已經成功了!
在制備這枚蛋白分子的過程中,朊病毒起到的只是催化作用,并沒有參與反應。
所以,陸離擔心的生化危機是不存在的。
接下來,陸離又繼續制備蛋白分子。
通過實驗,陸離發現,只要把已經制備出來的蛋白分子放進培養液,如同起了一個示范作用,酵母蛋白和轉錄酶就會產生連鎖反應,自動融合,構成新的蛋白分子。
這更好,都用不上朊病毒了,危險性已經不存在了。
到了這一步,剩下的操作就很簡單了。
陸離在一個裝滿培養液的燒杯里,投入了數以億萬計的酵母蛋白和轉錄酶,然后將制備好的蛋白分子添加進去。
然后……酵母蛋白和轉錄酶自動融合。
不久之后,燒杯里結出了一層薄薄的蛋白質薄膜,看起來就跟雞蛋殼里面那層薄膜似的。
取出這層薄膜,陸離把它放在一塊玻片上,滴入培養液,加入核酸分子,再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在電子顯微鏡的屏幕上,陸離看到,核酸分子傳播的生物電信號,傳入由無數蛋白分子聚合成的基因芯片中,蛋白分子的“開關效應”激活,芯片開始運轉。
下一個瞬間,芯片蛋白分子開始釋放出DNA信息鏈。
至此,生物計算機構建成功。
蛋白分子組成芯片,核酸分子構成輸入設備和數據線,DNA信息鏈就是存儲設備,也就是內存和硬盤。
只不過……這里還存在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何從DNA信息鏈這個硬盤中讀取數據,轉換到顯示器上。
這需要重新設計一個底層數據交互程序。
這個底層數據交互程序,也就是目前計算機領域中的前沿技術——基因算法。
以基因編碼的方式,重新編寫機器語言,這其實并不困難。
理論上,基因算法已經出現了,基因編碼技術也已經出現了。
只不過……因為對基因的解讀還沒完成,這項基因編碼技術自然也還不能投入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