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宜迎春踏雪。
桃花鎮原本不叫桃花鎮。
它有個邪門的名,叫碗兒鎮,鎮子本來不大,居住的多是窮苦人家。后來有上官突發奇想,去了很遠的地方移來兩株桃樹。
初時沒人去管他,后來有孩童嬉鬧中摘了桃子,扔其果核,漸漸的,一株聯著一株長了起來。后來洋洋灑灑竟然成了氣象,長長短短的十里之多。
桃子多了,漸漸的開始成為了貴人的屬品。而每到三月,十里桃林的桃花紛紛揚揚,好不艷麗。卻又成了士子們口中的仙境桃園。
那些桃樹被家仆和一些潑皮占據著地盤,分門別類的被區劃成一塊一塊。唯獨桃林的中心的那座私塾,卻是任何人不敢動的。有時候多上一句話,還會被奇怪的人打成豬頭。
私塾的主人卻只是一位半百老人,須發皆白,愛著白袍,晨時教課,夕陽落山之前放課。弟子算不得多,林林總總就那十幾個人。
這些人都是出的起錢的,有錢便有了內堂擋風遮雨。而在內堂外,卻不時也有其他窮苦的孩子來聽課。
“天之所以叫天,蓋因其眼光高遠也。人生一世,就是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眼界能力,才能向往高處的風景。”白衣老人看著下面讀書的弟子,緩緩的解釋著。
一聲不合適的響動從門外的墻角傳來,老人看去,只見那個渾身泥濘的小人兒正忸怩的站在門口,地上卻是一把銹跡斑斑的彎鐮。
“何事出聲?”老人的面容慈祥,眼神卻很嚴肅。
我鐮子掉了。”
“掉了就拾起來。”老人摸摸胡須:“白不易。你是叫這個名字吧?”
“回先生,是的。”小孩拘禁的說。他看起來十分瘦弱,長得卻十分清秀。
“令尊一生不易,而彼時撒手人寰,你在世活下去怕是更加不易,卻難得你還能繼續讀書。今日我講的,你需回家慢慢品讀。不可懈怠。”
“是,先生。”白不易惶然作揖。
白不易是白安之子。白安卻只是城中一個小小的捕快。
白不易的生活雖然艱難,卻有得父親的火銀為繼,生活倒是不難,甚至那時候還去得內堂聽課。可忽有一日,白安在城中尋找一名失蹤的婦人,尋了三日,五日后卻有人發現了白安的尸體。
按道理來說,衙門本應該是要賠錢的。可是大人卻說白安離開后,某又不知他去做了什么。許是玩樂,死于非命,此事會查。但情況未明的時候,不會予錢給小不易。
白不易三歲就沒了娘,父親獨自一人拉扯他長大。遭此巨變,白不易卻紅著眼睛給大人磕頭謝恩,然后用家中剩下的銀錢給父親買了棺材葬了。
身無分文的白不易再不能去桃花私塾內堂聽課,拮據的他只能遠遠站在門外。夫子倒是不嫌棄。可白不易的生活愈發艱難,他每日只能去溪水中尋些魚來,又在山上尋些野草爛果果腹。
可沒有人見到白不易大哭嚎啕。他仍舊如原來一樣恭敬度日,生活的困苦似乎被他和著米糠野菜囫圇一口給吞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