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有關于本書的定位想法)
……
周文原本打算,趁著禮拜六禮拜天,花點錢,找個教練單獨練練車的。
不過酵母系統那邊安裝完成了,需要進行調試。
秦海濤他們不是周文,根本沒有遺傳學基礎,生物知識儲備也跟周文差了好幾個臺階,別說理解酵母系統的運行規則了,連說明書都不能完整的讀下來。
之前說過,生物專業,有非常多的生造詞。
尤其酵母鑒定系統又是冷門技術,更是讓人看得云里霧里。
沒辦法,周文只好放下他的練車大計,坐鎮實驗室。
他本來打算培養秦海濤,作為朊病毒項目負責人之一的。
可惜秦海濤的天賦實在不行,手把手教了他兩天,連酵母系統的說明書都沒能看懂。
周文嘆息了一聲,這個真得沒辦法。
還有黃興中以及劉彬也是一樣。
兩天講下來,兩個人都是一臉懵逼的樣子。
看這個樣子,如果他不坐鎮實驗室,這里連正常的運作都進行不下去。
可問題是,他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啊,不可能一直待在實驗室的啊。
如果真要他像斯圖爾特說的那樣,手把手教他們一兩年,那樣這個朊病毒研究小組,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有這個時間,他還不如去研究藥物制作呢。
說到底,還是國內生物學基礎太薄弱了啊。
導致他想找一個尖端人才都不容易。
坐在辦公室里,周文拿出手機,在薇信群里發消息問道:“各位大佬,有沒有朊病毒方面的年輕人才,幫忙介紹一個。”
十秒鐘后,夏家老屋回復道:“你問問南教授,他們學校原來搞過朊病毒方面的研究,可能有這方面的資源。”
夏家老屋剛說完,南宮青燈便回復說:“小周需要幾個人啊?”
周文:“1~2人吧。”
南宮青燈:“好!我幫你問問,如果有去的話,讓他們直接聯系你。你電話號碼多少?”
周文把號碼在群里發了下。
南宮青燈:“OK。”
周文:“謝謝南教授。”
……
董文穎第一次做創新報告。
光整理新型生物素和親和素的數據就搞了一個禮拜,然后又花了幾天時間把實驗數據打印出來。
2號晚上發給周文過目。
確定沒有問題后,9月3號禮拜一早上,等曹慧上班后,董文穎過去找她。
“咚咚咚——”
“進來。”聽到敲門聲,曹慧頭也不抬的說了聲。
董文穎推開門走進來道:“曹主任您好,有點事情向您匯報一下。”
曹慧看過董文穎,知道她現在是周文的手下,和顏悅色道:“怎么啦?”
董文穎有些羞澀的把手上報告放到了辦公桌上,“我們在研究朊病毒過程中,改良了生物素和親和素,與ELISA偶聯起來后,使得靈敏度比原來提高了120%。”
“噢,真得?”曹慧臉上露出了震驚的神色,連忙拿起了桌上的報告看了起來。
作為技術出身的曹慧,當然知道靈敏度提高120%意味著什么?
如果這是真得的話,十幾種常見癌癥的檢測時間,將縮短一半時間以上。
這對于檢測人員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實用的創新技術。
曹慧快速翻看了一遍報告。
報告里面有大量詳實的檢測數據,還有分析對比圖,還有鑒定結果報告等等。